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二程“洛学”思想体系中蕴含有丰富的实学思想 ,成为明清实学思潮的重要源头之一。二程“洛学”不仅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而且在中国实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一千九百。年前,中国哲学史上发生了一场反对神化孔丘的辩论。这场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王充(公元27年—97年?)。这场辩论发生在东汉前期不是偶然的,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阶级斗争所决定的。这时,正是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之后。这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不仅是一次燔烧官府、斩杀长吏的武装革命,而且也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对封建神权的斗争。广大革命农民无视封建“圣人”——孔夫子的说教,冲破封建神权的束缚,相互间互称“巨人”,最尊者号“三老”、“从事”、“卒史”和“祭酒”,并且在“当为县官(即天子)”和“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相似文献   
33.
本文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从"游方之内"的相对自由、"游方之外"的绝对自由和追求"逍遥游"的"坐忘"之路三方面.在理论上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庄子"逍遥游"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的哲学意蕴,在实践上也阐释了它的现代价值.对于构建现代人的心灵境界和理想人格都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孔子的“孝道”,不仅是宗法社会制度的反映,也是一夫一妻制家庭中父母与子女血缘关系的反映。这种基于人类血缘关系的“孝”道,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性。针对现代社会“亲情”失落的弊端,通过对“孝”的现代诠释,注入时代精神,是可以为构建和谐家庭服务的。  相似文献   
35.
葛荣晋 《社会科学战线》2012,(3):217-222,0,6
针对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而人的快乐指数却在大幅度下落这一现实问题,从哲学价值观高度看,快乐是一种人生价值的选择。只有选择儒家的"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价值观,即人的一生所追求的主要是构建精神生活家园而不是贪恋物欲和感官刺激的物质生活家园,才能获得真正的人间快乐。在构建物质生活家园上,儒家的"减担法",实际上是一种"减私欲"的"减法哲学"。在构建精神生活家园上,不论是"人乐"还是"天乐",都是一种人生境界不断提升的"加法哲学"。人的精神生活越丰富,心灵越虚静冷淡,快乐指数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36.
葛荣晋 《学术界》2006,(5):34-45
本文从实学是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观点出发,认为中国实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概念,在内涵上不应将其“窄化”为经世实学或启蒙之学;在时限上认为中国实学起于北宋,终于晚清,超过或缩短这一时限,将会导致“泛化”或“窄化”;在学派归属上,认为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最后理论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走向近代“新学”的中介和桥梁。在对中国实学历史定位上,本文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7.
葛荣晋 《学术界》2002,(1):205-212
企业战略决策确定后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企业竞争战略。《孙子兵法》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争战略模式 ,我们也可以将它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应用于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孙子的竞争战略模式 ,不仅是兵战模式的最佳选择 ,同时也是商战模式的最佳选择。一、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  在兵战中 ,如何运用智谋 ,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 ,这是孙子竞争战略模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在孙子看来 ,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 ,并不是要求指挥员在军事上“百战百胜” ,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指出 :“百战百胜 ,非善之…  相似文献   
38.
<正> 一、东林学派是晚明朱学复兴的代表随着晚明社会危机的加深和王学空虚误国本质的暴露,王学阵营中某些有志之士,开始由空虚转向“务实”,出现了朱学复兴的新的社会思潮。这一社会思潮,是以东林学派为起点和代表的。明朝末年,张居正社会改革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危机更加严重。既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又有市民阶层和封建势  相似文献   
39.
作者将杨慎的哲学思想放在明代整个唯物主义思潮中,从宇宙生成论、认识论、人性论和历史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认为杨慎的哲学思想是明代中叶的社会矛盾和思想矛盾的反映,是对宋明理学批判的结果。他的思想影响到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等。应当恢复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0.
从明中叶至清中叶,随着封建社会危机的暴发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与程朱陆王相对立的进步的实学思潮,这已逐步为学术界所承认。这一实学思潮,如同其它客观事物一样,随着明清社会的变迁,大体上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鼎盛和衰颓的过程。一从明正德至明万历年间,是明清实学思潮的产生时期. 从明正德年间起,由于社会各种矛盾的空前激化,明王朝开始由盛世转向衰世,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当时社会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是:(一)风起云涌的农民战争。由于土地的高度集中和赋税、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