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许峰 《决策》2010,(9):72-73
中国推出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系列公关举措,虽难称完美,但瑕不掩瑜,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对各级地方政府而言也提供了可资学习的标杆。  相似文献   
22.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正成为全国各级政府和干部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为此,各地掀起了一股社会管理创新的热潮,产生了一大批崭新的工作方法和举措。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与此要求相对照,各地出现的具体性创新措施虽然有助于推动政府工作的局部改善,但局限性却也非常明显:难以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再加上各地的创新历来就存在着的各自为战、难以持续等问题,社会管理创新着实尚需要一个通盘的考虑和规划。  相似文献   
23.
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建立有效地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现状及原因,进而对加强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见解性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24.
顶真是汉英语中一种历史悠久的修辞现象。在汉英修辞学界,相关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应用。从哲学、审美需求和心理基础三方面,探讨了顶真形成的理论基础;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指导,分析古典诗词中顶真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5.
政治符号是建构国家、群体认同和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在民国年间的国庆日《申报》上,广告主将诸如国旗、党旗、双十字、伟人名字或肖像等国家象征符号融入商业广告中,借此唤起广告受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认同感,从而达到纪念国庆与商品推销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6.
许峰 《职业》2017,(23):81-82
拥有会计资格是学生毕业之后从事专业工作的需要,为此学生必须通过会计职业资格的考试."财经"是该考试必考科目,学生需通过对该课程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考试通过率.但是,近几年学生财经课程通过比重较低,不能获取专业资格,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并予以解决.本文分析提出,教师应该根据现有课程教学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创新,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更深层领悟,强化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实现高效的课程学习,同时也能提升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相似文献   
27.
倪晋波  许峰 《现代妇女》2014,(12):I0013-I0013
数学类主干课程是工科院校中的重基础理论课,本文在重新审视课程特点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教学的必性,重性以及方法,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改设想。  相似文献   
28.
在2010年众声喧哗的中国文论界,汪晖事件、重读《红旗谱》、实践存在论美学问题、类型小说与小说类型学、重写文学史、文艺学美学范式的生活论转向等多个相互关联的文艺理论批评热点问题接连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尤为值得研究。各方为此争鸣不断,呈现出新旧对决的态势,又分  相似文献   
29.
<正>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广东财经大学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的中国小说学会第12届年会暨新媒体时代文学与文化创意研讨会在广东珠海举行。雷达、毕光明、谢有顺、卢翎、王达敏、江冰、汤哲生、颜敏等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在世界性与民族性交融中讲好中国故事"和"新媒体时代文化创意及专业人才培养"这两大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广东财经大学于海峰副校长、  相似文献   
30.
移就是一种超乎常规的语言变异现象,是对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这种搭配表面上违反常规、悖于情理,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却有恰到好处、新颖别致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汉英移就的形成理据,并从概念合成理论的视角,对汉英移就中的三种跨空间映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深化对移就意义建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