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文风人德真师表——欣读《顾随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羡季(随)先生(1897—1960),河北清河人氏,父金墀公为前清秀才,家教甚严,先生幼承庭训,早习唐人绝句以代儿歌,五岁入家塾,习四书五经、唐宋诗文及先秦诸子寓言故事,十四岁考入广平府中学堂,十八岁考入北洋大学,两年后转学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即投身教育工作,先任中学英语及国文课教师,旋即应聘赴天津任教河  相似文献   
12.
<正> 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海禁,西风东渐,出现中西文化的交汇。于是,作为陈旧的古典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在酝酿着“变”。诚如梁启超所敏锐地体察到的,“万国蒸蒸,大势相逼,变亦变也,不变亦变也。”变,就是文学的新陈代谢。在晚清文学领域内,感受这一变化而反应最快的,当推小说家。小说是再现现实的最灵敏的工具,小说家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最为敏锐,比别的文学者往往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13.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一部规模空前的文学批评史,其卷一、二即先秦至六朝段,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它材料宏富、立论精审、视野宽阔、创见颇多,体现了80年代古典文论研究新潮中的新硕果。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一种奇特现象,即王朝统一、政治和经济相应发展之际,文学思想却趋于单一,文学样式亦保守少变;反之,王朝颠覆、社会动乱之际,文学思想却易于开放,文学形式亦丰富多样。其实例,先见于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再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文体的争艳斗奇。而此理说奇也并不奇,其在治世,统治者为追求长治久安,势必要钳制人们的思想,甚至用行政手段强化文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进行较有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五四”以后。老一辈学者辛勤耕耘,搜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研究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初步探索了一些发展线索。这些成绩为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古代文学思想、建立科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打下了基础。解放以后,一些研究者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来分析、评价古代文学批评遗产,努力沟通古今文艺理论的联系,使这一学术领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一部新的文学批评史的诞生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以他的《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等著作,介绍并赞扬日本维新改革和善于学习的精神,强调择善而学,反对抱残守缺。他主张吸收西方和日本的先进文化,建立民族新文化。他的思想和著作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