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舞台生活四十年》是由梅兰芳口述、许姬传记录整理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戏曲家回忆录。著作采取口述笔录与个人传记相结合的写法,按照学科理论来审视,属于口述历史的研究范畴。述作者以科学而独到的实践方式,在口述访谈、著述体例及戏曲的口头述录等方面颇具开创性,堪称“口述戏剧史”的经典之作。该著对于研究梅兰芳的生命史、演剧史以及中国戏曲史均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新时期的研究应从中借鉴有益经验,助推现代口述戏剧史的探索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白朴戏剧的非理性化创作倾向深受真定异质地域文化的影响。其《梧桐雨》有意回避政治伦理批判意识,充满着肢解规范化人伦关系的冲动。从叙事模式来分析,《墙头马上》背离了典型的才子佳人叙事范型,崇尚凸现个体生命本能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14.
口述剧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剧本形式,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优戏。优戏以滑稽、戏谑、斗口为特征,早期演出没有剧本,仅靠演员临场发挥。"优语"经历了从口头文学至书面文学的转变过程,优人大多擅于言辞,具备较强的现场编演技能,优戏表演具有明显的即兴编创特征。唐宋优戏很可能产生了文字剧本,从戏剧套语的使用和戏剧题材的因袭等情况来分析,口述剧本传统并未中断。  相似文献   
15.
从口头到书面,从提纲戏到剧本戏,是民间戏剧的重要演进之途。提纲戏与剧本戏之间存在几种过渡形态,它们是口述剧本定本化、书面化的关键环节;其定型书写具有多种渠道,有的属于戏剧演进的自然现象,有的是人为干预的结果,现代科技也在推波助澜。1949年后,在政府文化部门的主导下,广泛开展传统剧目的发掘,大量的口述本被记录整理为文学本,客观来看,这一文化工程既取得了可观的历史功绩,也有一些值得检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郑劭荣 《江海学刊》2012,(2):196-202
宋元南戏、杂剧和明清传奇中有不少赋体文,其源头并非汉大赋,而是民间俗赋,它以说唱的形式进入戏剧表演。唐代俗赋较早与戏剧结缘,并在演出形态上影响了后代戏剧用赋。在宋金杂剧中出现了赋的表演伎艺,虽然存留说唱艺术的某些特征,但主要以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具体表现在"赋"名剧的表演上,这些体制短小的剧目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特点,具有口头剧本的构件特征。进入戏剧的俗赋最终从说话艺术演变为一种戏剧表演手段。剧中赋是我国戏曲由口头文学演变而来的重要证据和线索,古代戏曲中的"赋前套语"显示了变文、俗赋与口头剧本在编创方式上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