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赋予党的性质以时代精神,丰富了它的内涵,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建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党建上的必然要求,"三个规律"在党建上的集中反映和高度概括,唯物史观在党建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繁荣的必由之路。它不是凭主观臆断,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理论问题,学术界都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论著,而对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前身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而来的这一基本历史事实,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血缘关系方面的论著,则较为鲜见。我们认为,这乃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的根本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形成发展的基因。本文着重从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围绕这一关系所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华,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的分水领。在中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是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曲折而艰巨的斗争过程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一直存在着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而这一斗争的实质又量集中地反映在政权问题上。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共和国,还是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和国,这是两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在反对和纠正立三路线中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三路线是在一九三○年中国革命胜利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以冒险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一九三○年六月,党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同志领导下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和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立三路线正式形成,并存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李立三同志,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分析革命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制定了举行武汉暴动、南京暴动与上海总同盟罢工的冒险主义计划;在组织上,把党团工会合并成为指导全国暴动的各级"行动委员会".这些冒险计划的付诸实施,使刚刚恢复和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激起了广大干部和各条战线的同志对这条路线的怀疑、抵制和反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毛泽东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包括党的集体智慧,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源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斗争实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完成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完整概括,完整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以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并且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实现双向互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每前进一步,思想理论每一次创新都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在思想建设上的集中体现,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思想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驱动力和灵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始终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从世界革命、苏联利益、中国革命考虑,积极倡导和推动了两次国共合作。同是,由于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又有不同程度的右倾。共产国际对两次国共合作在指导思想上及中共对它态度上都有所差异。第一次主要是基于上述三方面考虑,基本上按照国际主义原则行事;中共对它的态度由分歧到言听计从。第二次,受制于苏联民族利己主义因素较大;中共对它的态度则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尊重、维护大局,又对其错误进行抵制与斗争。历史经验: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情况来办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与奠基人———毛泽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和特点所要求的,也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毛泽东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顶住共产国际的压力,同“左”倾教条主义展开斗争。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继而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延安整风又为全党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风,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毛泽东开创了以新民主主义为主体的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进而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主要依据是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历史由来,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的工业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程、社会主义改造操之过急、过渡过快的历史后遗症。国情是制定路线的客观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对国情能否作出正确判断,关系能否制定正确路线,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差距往往成为产生“左”的思想的客观根源,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消除了一系列长期困扰人们、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左”的观念。同时又拒绝了抛弃社会主义右的主张。依据初级阶段理论制定的基本路线,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又防止、纠正了“左”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