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郑艳 《天府新论》2004,7(1):110-115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遭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至于英国方面辩解的焚园理由:报复被俘人员在此园中遭受虐待,只不过是欺骗世人的一个借口。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相似文献   
53.
我还没来得及惊讶,妈妈忽然就老了。今年“五·一”劳动节,我陪妈妈去妹妹家取东西到了妹妹住的公寓,我直往楼上走,妈妈叫住我,说:“你一个人上去拿行吗?刚才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又要爬7楼,我有点吃不消了。”那一瞬间,我怔住了。记忆中,妈妈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并未发现有什么病。我也从没想过她会对爬高楼犯难。看着妈妈喘气不定,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了陆机的诗句———“人冉冉而行暮”。好女人,对一个家庭而言是极宝贵的财富。妈妈,一个普通女工,样子平平,也没什么文化,但她以内在的坚韧和宽容成为爸爸、我和妹妹既尊敬又…  相似文献   
54.
浅析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跨越国界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也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社会交往的主题。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文章从跨文化交际入手,分析了跨文化交际对文化定势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了两个对立统一面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积极的一面及消极一面,并针对一些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55.
投融资模式的设计和选择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科学决策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介绍几个常见的投融资模式,给出了这几种投融资模式在国内城市的相关应用。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这几种投融资模式的优缺点,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6.
美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语音、词汇和修辞格的角度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美 ,并阐述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高职院校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并进而影响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在一次针对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改善。因此,要紧紧把握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运用,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8.
当前,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推进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把握好其中机遇。整体来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表现为:从发展观念看,人才开发思想为人力资源开发带来机遇;从发展动力看,科教兴国战略为人力资源开发带来的机遇;从发展趋势看,知识经济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所带来机遇;从发展方位看,入世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所带来机遇;从发展方式看,科学发展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所带来机遇;从当前任务看,构建和谐社会为人力资源开发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59.
西方语言学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西方语言学的特点、发展、作用和意义等方面来探讨它对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旨在探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意义。  相似文献   
60.
郑艳 《东岳论丛》2023,(4):44-53
从比较的角度而言,中国诗学理论与西方诗学理论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也有着可以对话并且兼容的成分。在明细化的现代学科建设与平等学术对话的社会背景之下,中西诗学互鉴为重新认识和研究某种文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以这一视域为起点,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民俗志的本土化与多元化特征,进而探索民俗诗概念的生成,是中西诗学互鉴的实验性探索之一,也成为建构民俗志诗学理论的重要切入口,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添新的理论注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