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3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西方马克思主义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不仅要通过“历史的批判”来进行哲学重建,而且要通过“克服物化”的审美来进行文学重建。这一对历史与审关的意识形态重建,虽然带有纯思倾向而偏离了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但毕竞表明面对世界展开理论思考的不可或缺。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显示出马克思主义进入20世纪以后,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理论探讨的现实可能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陪都重庆的话剧创作中现实剧与历史剧并存,完整地显现出战时生活中的现实追求与历史追寻,通过喜剧、悲剧、正剧的多种体裁,来进行史诗性的文学叙事,以展示重庆话剧运动在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3.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闻事业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向大众传播的现代形态发展。重庆新闻事业从服务于抗战出发,逐步由适应全民抗战的需要为主转向满足民主建国的要求为主,在不断发展中显示出从爱国主义到民主主义的时代大趋势,从而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使重庆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的新闻中心。  相似文献   
34.
“2 0世纪中国文学”论没有解决世纪文学史的断代问题 ,而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则是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第一个百年断代的世纪文学史的命名补正。根据文学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多重关系进行时期的分化与命名 ,不仅可以避免年代划分与命名的时间遮蔽 ,而且还可以避免以政治时期来对文学时期进行划分和命名 ,从而赋予时期以时代性与年代性的双重内涵 ,以显现出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运动的自主发展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样态  相似文献   
35.
陪都重庆的报告文学书写在趋向文学化的战时过程之中,通过不断消解文学与生活之间的个人审美距离,以便能够从不同角度与则面呈现出战时生活的多重风貌.在推进现代散文战时发展的同时,对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发展也发生着不容忽视的书写影响,从而显现出抗战时期从散文乃至文学的中国发展趋向来.  相似文献   
36.
新时期文学是特指中共中央提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期间内的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运动正是在逐渐摆脱从属于政治运动的社会开放过程中,在促成文学与政治之间保持着相对宽松而渐趋平等的关系的基础上,呈现出自主化、审美化、商品化的运动形态,进而推动着中国文学在自主发展中不断拓展其审美自由与市场生存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37.
抗战后期重庆长篇小说大量涌现,揭示出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灵魂蜕变,尤其是精神成长的心路历程。在显示着抗战时期重庆小说从纪实性的文本叙事向着史诗性的文本叙事进行转向的同时,更是代表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38.
陪都小说通过对抗战时期中国生活的全面书写,以战争史诗与生活史诗的双重小说建构达到了现代史诗的中国高度,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战时发展。  相似文献   
39.
中国西部文学是当代中国西部地方文化的审美表征集合体。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文学虽然有可能向着区域性文学现象发展,但西部文学具有决定意义的文化资源依然是地方文化。这就需要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的理论思考,通过对西部文学的地方文化资源的初步探讨,以期能达成有关西部文学发展的中国共识。  相似文献   
40.
在《审美意识形态》汉语译本中,出现了对同一审美范畴的不同译名,不仅表现为从"美学"到"审美"的版本变化,而且更显现为"肉体"与"身体"并存的文本样态。通过从文本语境到文化语境的语用学考量,解析这些范畴认知差异产生之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