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铁与木的艺术@陈占彪$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相似文献   
22.
胡适相信知识分子是“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可以丧邦”的,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发言论时要用“公心和理智去思考”,“无所苟”,有根据,可实行,负责任。为此,知识分子要抱有一种哀矜敬慎的态度,这种小心谨慎的言说态度主要是“善未易明,理未易察”的认识所致。要保证知识分子言说的负责任,在胡适看来,至少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开放舆论,不可禁锢言论;二是实地调查,不要空发议论;三是秉公直书,不能因私害公。  相似文献   
23.
陈占彪 《学术探索》2008,(4):103-106
从鲁迅的艺术实践来看,他是运用现代主义手法的好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方面研究颇多,亦无争议。但从鲁迅的艺术(包括美术、戏剧、诗等)主张来看,他却是坚定的反现代主义者,这方面却鲜有梳理。这一“实践”与“主张”分裂的根源在于他将艺术当作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主义看法所致,因为在战斗的时代里,艺术虽然未必反映真实,但至少与写实是孪生的。只有使人“懂”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写实才能使人“懂”,这就决定了他的反现代主义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24.
胡适相信知识分子是"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可以丧邦"的,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发言论时要用"公心和理智去思考","无所苟",有根据,可实行,负责任.为此,知识分子要抱有一种哀矜敬慎的态度,这种小心谨慎的言说态度主要是"善未易明,理未易察"的认识所致.要保证知识分子言说的负责任,在胡适看来,至少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开放舆论,不可禁锢言论;二是实地调查,不要空发议论;三是秉公直书,不能因私害公.  相似文献   
25.
陈占彪 《云梦学刊》2008,29(6):13-22
在胡适看来,在变态社会中.知识分子干政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求学"与"干政"之间,胡适提倡一种"镇静主义",主张知识青年要像歌德那样.在国事危急时,能够安心做某一与时局绝不相关的学问,他的这种态度.与他那对中国实力的清醒认识,对文化立国的执着信赖和对学生成器的热切期望紧密相关,当然,在纷扰的现实中,胡适的想法都是书生之谈,后来就是他自己也无法保持内心的镇静.  相似文献   
26.
陈占彪 《创新》2009,3(8):14-18
关于知识分子的人格素养,鲁迅有着丰富的批判和论述。鲁迅所指的“流氓知识分子”(“伪士”)是那些在行动上和思想上无一定的坚持、操守和原则,随机应变、左摇右摆的“实用主义者”。而他呼唤那些与“伪士”相对的精神丰厚、内心坦直的“真的知识阶级”(“真人”)的出现。“真人”体现为“内曜”和“心声”两方面的含义,即:一方面要在物质汪洋中能用艺术来永葆精神世界的丰厚,使得内心大放光明;另一方面要能够直面内心的真实,不包藏、不伪饰,发出诚实而真切的声音。  相似文献   
27.
陈占彪 《天府新论》2007,2(2):110-116
何谓知识分子,人言言殊。要成为知识分子,有两个条件必须具备:他必须是以承继和创造某种规范性、学术性、观念性的知识体系为志业的知识者;他必须是关怀世事,介入社会,秉公判断,仗义执言的公共事务的参与者。只有专业知识,没有公共参与,不能成其为知识分子;同样,只有公共参与,没有专业知识,亦不能成其为知识分子,一个完整的知识分子应当是知识者与实行者的完美结合,两者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8.
在上海的图像世界中,有一类发放渠道独特、形式内容新颖的免费广告册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由于它的审美旨趣与都市青年的精神状态两相契合的原因,使得它同时具备着反映(“镜子”)和导向(“罗盘”)的双重功能。我们可从这些广告图像中看到:都市青年的生命个体所呈现出一种“High”态,这其实是个体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重压之下的无奈和必然之举;对女性身体的展示和赞赏,“养眼”一词传达了女体欣赏后隐藏着的男权意识,显示了一种有异于传统含蕴、内敛的中国女性的形象;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都市青年所追求的那种“不便宜,但谁也不会说贵”式的生活理想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脆弱,以至于不吝用财富来筑构一个虚假的高贵身份来自我陶醉,并赢得一个心理的暂时慰安。  相似文献   
29.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士大夫’”,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废止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都归根于近现代中国势如危卵的内外形势。为了自强自救,传统知识分子不得不放弃“无用之学”,不得不致力西学。  相似文献   
30.
论知识分子的身份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占彪 《学术界》2006,(6):120-125
无论是从公众来看,还是从知识分子自身来看,知识分子担负了专业知识领域以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这就使得一个知识分子具有三种身份担当,它们分别是:价值的维护者、社会的批判者和道德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