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的发展问题刍议陈国生以农立国是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发展模式,由此而构成了中国人"以食为天"这一最普遍的信仰,甚至可以说中国农业是中国文明的核心。即使在今天,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江泽民在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阻遏王安石变法的心理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现象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大凡在人类的文化史、政治史和战争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往往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异常表现。当这种个性心理对政治行为和文化创作产生了影响,它就会成为一种推动或阻遏历史运行的力量。苏东坡填词作文独树一帜,缘何在政治上会强烈反对旨在富国强兵的王安石变法呢?是熟谱新法的危害,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使他义无反顾地与王安石及其新法针锋相对,抑或因其在政治上属旧党而表现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要客观地分析这一问题,必须认真地分析苏东坡的人格心理。苏武一生虽然驰骋翰墨…  相似文献   
13.
清代四川的人地矛盾、生态恶化及其对策陈国生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人口激增、资源短缺和灾害频繁三个问题。人类如何协调好与自然的关系,找到消除和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办法,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从历史地理角度探讨一定历...  相似文献   
14.
价格指数是一种研究价格动态变化的工具,是反映经济运行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文章在我国CPI的编制方法基础上,提出空间价格指数这一概念,并对构建空间价格指数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了比较我国各地区的价格水平,构建了我国2009年各地区的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时通过对我国各地区空间价格指数的构建对几种方法进行了说明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开发海洋热潮迭起,大型用海工程包括围填海工程项目较多,必须加强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旨在早发现、早介入、早制止涉嫌违法用海行为,有效维护海域使用秩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福州市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监管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探讨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监视监测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很早就开始研究“人”的自身,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构筑了关于“人”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孔子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能思考,有理性,即实事求是的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孟子和荀子又承其衣钵,并使之发扬光大,虽然他们之间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都强调人的后天努力,认为人经过“学而时习之”是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这种高尚的人不仅能“究天人之际”而且深谙“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使人提高精神修养,  相似文献   
17.
历史农业地理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历史时期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主要内容有土地开发与利用、历史农业生态地理、历史农业部门和作物地理、历史农业生产类型与农业生产区。其结构不仅是平面的、多层次的,而且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其原理体系大体上划分为历史农业地理理论、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理论和历史农业地理学哲学三个系统。  相似文献   
18.
唐代自然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代主要自然灾害中,以水旱灾害最多,地震、风、蝗、雹等灾害次之,霜灾、疫瘟等又次之。这些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分布广泛、区域差异明显、灾害群发现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立法体系的不完善与执法力度的不足导致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加强生态安全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在分析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中所存在的立法和执法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建立良好的法律系统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列宁曾形象地把社会经济形态比喻为社会的“骨胳”,把上层建筑比喻为“血肉”,并认为“骨胳”是支撑“血肉”的框架。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是马克思概括的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分析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及其规律的逻辑工具。那么,什么是社会经济形态呢?目前在我国哲学界基本上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社会经济形态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二是认为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三是认为社会经济形态即社会经济基础。我们认为,这些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包含了许多合理的部分,但还存在过宽过窄的现象。探讨社会经济形态的目的是为了从方法论的角度首先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