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与学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当代显学之一的文艺美学,在短短的近三十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呈现了几种具有学术原创性的文艺美学学科理论范式.主要包括:胡经之的"体验论"文艺美学;童庆炳的"阐释论"文艺美学;周来祥"和谐论"文艺美学;杜书瀛的"价值论"文艺美学以及朱立元的"意象论"文艺美学等.这些理论范式均以审美活动论为基点,对文艺美学学科定位、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理论范畴等作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建构.上述五大家的文艺美学都是审美现代性、美学现代性和文艺理论现代性的产物.我们应该在五大家已经建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做出发展与改变,以期重建文艺美学的新现代性.  相似文献   
22.
艺术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的嬗变与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当今艺术的嬗变,论述了构成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旋律审美文化、高雅审美文化、大众通俗审美文化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大众文化的飞速发展,审美文化向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当今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3.
关于“文化工业”与现代主义的思考──阿多尔诺艺术理论二题陶水平阿多尔诺(1903-1969),德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他美学思考几乎涉及西方现代艺术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对“文化工业”与现代主义的思考,本文对此作简要述评。1、艺术已进入它的没落...  相似文献   
24.
1.心理时空问题,是审美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时空意识的角度寻找审美根源的作法,在中外美学史上由来已久。近年来,有关审美心理时空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就笔者所见到的几篇研究文章来看,论者们都把心理时空视为一个反映论范畴,认为审美心理时空是客观时空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审美反映。这种见解固然不错,但是,仪仅停留在这个层次,则有点失之肤浅。在本文中,笔者把审美心理时空提到主体心态结构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认为:主体的时空心理表象决不仅仅是一个反映论范畴,它更是一个主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25.
审美与人格     
(一) 现代心理学愈来愈表明,人不是一个“空白”有机体,而是一个有着“齐全的贮备”的有机体。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时,以他的“齐全的贮备”为中介。同理,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也要以他特有的贮备——审美心理图式为中介。那么,一个人在面对一个审美对象时,他的最基本的心理图式是什么呢?对此,美学家们有各自不同的解释。比如,有的归之于知觉(阿恩海姆),有的归之于情感(托尔斯泰),有的归之于直觉(克罗齐),还有的归之  相似文献   
26.
自卢卡契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撰写了大批有份量的理论著作,并形成了文艺学不少分支学派。面对这一重要的文论现象,西方文论界早已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美国知名文艺理论家韦勒克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撰写的“文学批评”条目中,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简称西马文论)与心理分析、神话批评三足鼎立,为当今“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认真研究西马文论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得失,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在通读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著述的基础上,梳理了本雅明两次艺术比较研究的理路,并对寓言与象征、灵韵与震惊等一系列解读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甚至后现代艺术的钥匙式的美学范畴进行了勘定。 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文艺学学科反思成为焦点话题。陶东风教授2001年发表《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认为,国内文艺学教学与研究存在以宏大叙事为特征、非历史的本质主义为思维方式的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科自我反思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并导致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和文化脱节。此文引起较大反响。在我的学术视野里,大约见到以下几种意见:其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终结了,当代社会已然进入后文学时代,文学研究应让位于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其二,  相似文献   
29.
王夫之的诗学情景论历来为学界所称道,但王夫之的诗学"象外论"却被忽视.本文认为,尽管情景论在船山那里涉及诗歌意象与诗歌意境两个范畴,然而,从整体上看,情景论在船山诗学体系中主要属艺术意象论.船山诗学的意境论或理想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对"象外之美"的研究来体现的.他的"象外"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哲学基础,从而在对情景与"象外"的关系、"象外"的诗美特征以及通往象外之美的途径等方面,与前人的"象外"论相比都有重要的区别与发展,显示了封建末世一位杰出的儒家诗学传人的独特的诗艺理想.  相似文献   
30.
在中国诗学史上,王夫之对诗坛"门庭"的批评最为严厉和著名.本文拟就船山批评诗坛"门庭"的几个主要观点略作分析,认为,船山反"门庭"论的诗学批评观既强烈有针对性,并表现出诗学理论卓识;但船山不加区分地否定文学史上的"门庭",并将创作个性与文学流派、文学风格截然对立,因而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