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259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鉴于传统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框架未能充分反映承包商在工程项目中实际活动的现实,本文引入拓展的委托代理模型,同时考虑到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过度自信倾向和时间价值,分析非对称信息情形下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博弈,探究承包商过度自信和时间价值对双方最优决策的影响。其中,承包商过度自信表现为低估项目风险,时间价值表征预期机会收益。本文进一步分析契约并与建立的两个基准契约模型比较,研究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最优激励契约设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考虑承包商过度自信和时间价值的激励契约起着降低业主期望总成本的作用,对于项目业主而言,识别承包商的类型并选择合适的风险分担系数可以有效激励承包商努力工作,实现双方利益目标一致。研究结果对业主设计最优激励契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2.
543.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创新持续吸引了政府、学者与媒体的关注.尽管研究表明创新会提升企业长期业绩,然而,在基金绩效评估中,针对基金经理对创新企业的偏好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依然较少.本文利用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组合数据,考察基金偏好投资于创新型公司是否能提升基金业绩,并进一步基于基金特征与基金经理交易能力,深入探讨前述发现的横截面差异.研究发现:偏好投资于创新型公司的基金在长期能够创造更高的超额收益;基金的行业偏好、团队基金经理以及投资组合集中程度对基金投资于创新型公司存在正面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投资者、基金公司以及监管部门在投资实践中如何评估创新型公司的影响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544.
教师转行流失是困扰我国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农村教师转行意向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为留住农村教师、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供预警信息。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516名农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调查数据,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农村教师个体特征、工作满意度与其转行意向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教师满意度中的待遇、管理、人际、学生发展等4个维度中的大部分变量对教师转行意向有负向预测作用。据此,提出提高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留住农村教师的3点建议:(1)待遇留人——依法提高农村教师收入;(2)环境留人——加强学校人文关怀;(3)服务留人——转变教育管理部门职能。  相似文献   
545.
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产生了一批特殊的社会学人群体,他们既作为社会变迁和重建过程的亲历者,又作为最早从事学科知识生产的学术人,在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先锋的作用。通过所建构的分析框架,可以对“社会学人”的形成过程以及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学术回应做出初步的解释,而知识社会学和口述历史则是对该解释进一步探索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546.
1987年,随着 《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的问世,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传播开来.追根溯源,18世纪的森林可持续产量理念、20世纪的资源保护思想以及在对其反思基础上产生的土地伦理,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而二战后高速开展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造成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引发学界以及国际社会对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重新思考,进而直接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问世.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和推广的同时,其固有的理论缺陷以及难以消除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使其在解决具体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时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面对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当借鉴生态中心主义的基本准则,追求人类内部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生态正义,最终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宜居社会.  相似文献   
547.
由生态危机观、环境责任归因和低碳文化认同组成的低碳文化通过不同路径机制促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对全国40个大中城市的4107个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1)受访城市居民日常购买、使用和处置物品上具有一定的低碳化趋势,还会积极向他人宣传低碳理念。但是,如果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受访者的低碳化选择会减少,对生态优先的发展政策多持有中立态度。(2)低碳文化既可通过文化信念和文化认同直接影响低碳生活方式,又可通过认同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3)低碳文化中的生态危机观、生态个人责任归因和低碳文化认同会促进低碳生活方式形成,而生态他人责任归因则会阻碍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因此,我们应构建低碳文化以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