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身为一代硕儒,王夫之对于军事问题也有广泛涉猎,在战争观、战略战术和兵制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并借此对明代灭亡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和反省,试图找到反清复明的方法.就战争观而言,王夫之对"仁义"和"爱民"等论题有深刻阐释,表现出明显的兵儒合流的特点;在战略战术方面,王夫之并不拘泥于儒家传统道德的束缚,在攻守之策等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在兵制建设方面,王夫之认为应当以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兵制,顺应历史发展和战争需要,及时对兵制进行变革和调整.出入兵儒的王夫之,其论兵之作留下了特殊的时代印记,也折射出一代学人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2.
<正>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儒学大师,在儒学发展史上,他的理论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著述,除了《汉书》本传所载的“天人三策”外,现在留传的只有《春秋繁露》十七卷八十二篇(中有阙篇)和《董胶西集》二卷。他的新儒学思想基本集中在《春秋繁露》一书与“天人三策”中。“天人三策”的内容比较可靠,而对《春秋繁露》一书,历史上曾有一些争论,我认为要论证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与意义,首先要对《春秋繁露》一书作些简要的考辨,证明它固真是董氏思想的集粹,然后方可讨论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33.
春秋时期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动荡,也充满了变革,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则突出 地表现为军事指挥权的下移。名义上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周王室很快被弃置一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列国军事领导权下移的倾向犹为突出,具体表现是,一、周天子名义上的 天下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地位已完全丧失,二、相继崛起的诸侯霸主利用旧有的军事领导体 制的某些传统,代替周天子行使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的统帅权;三、各诸侯国国君手握武装力 量,成为军政首脑。及至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君对军队的最高领导权逐渐削弱。国君亲自在统 兵出征的指挥制度被军将统兵所取代。就军事指挥权而言,军权下移在春秋时期既是一个普 遍现象,又成为一个无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34.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先秦军事制度同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诸状况以及变化相适应,也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建国40余年来,史学界在先秦军制史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互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由于先秦文献以及甲骨、金文、简牍、帛书等材料有关军事制度的记载过于简略;更由于学者们对于先秦文献的解说各执一  相似文献   
35.
这几年,我参加过韩国的几次学术会议。他们毫无我们国家学术会议的规模与气魄。往往是一二十个人参加,没有繁文缛节的礼数,没有节外生枝的内容,一开会就直奔主题,进行认真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36.
黄朴民 《南都学坛》2008,28(4):15-23
秦汉时期《客卿对》、《汉中对》、《草庐对》、《平吴疏》、《平陇蜀策》等典型战略预案的指导思想、战争运筹、指挥特征、战术方案诸内容,反映了秦汉统一战争中战略预案制定上所呈示的共性特征:能够立足于长远,放眼于全局,具有前瞻性;能够建立在最复杂的战略背景之上,致力于完成战略上的根本转折;能够充分考虑到军事行动的各种变数,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能够随着战争的进程而做适当的充实或调整,从而推动统一大业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秦汉统一战争的战略预案往往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全局性的,贯穿于该场统一战争的始终,起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另一种是局部性的,起作用于统一战争进程中某个特定的时期。前者体现的是全过程性与整体性,而后者体现的则是阶段性与不完整性,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作用于当时统一大业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7.
一、孟学色彩浓厚的仁义说董仲舒的社会政治思想,在董仲舒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它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董仲舒的社会政治思想,从构成上看,是双重性的,即孟学与荀学的融合,其中以荀学为主导。从性质上看,也是双重性  相似文献   
38.
早期儒家军事思想基本特征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早期学说,研究者往往集中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经济学等领域,却很少从军事学角度论析,这是一个遗憾。本文旨在通过对早期儒家军事思想基本特征之归纳、分析,以总结儒家军事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揭示儒家军事思想对我国兵书的渗透与影响,以增进我们对先秦学术融合总趋势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39.
一、东汉中晚期的社会危机董仲舒新儒学自西汉中期创立以后,经过漫长的凝固与僵化过程.到东汉中叶白虎观会议上,沦落为近乎宗教神学化的思想体系.《白虎通义》对新儒学虽有些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它是沿着董仲舒固有的思想模式前进,使得新儒学更加精致化,日趋凝固与保守.而它将大量的谶纬援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则使新儒学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呈现令人无法忍受的荒诞怪异特征.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钦定"支持,《白虎通义》成为具有法典意义新儒学的总结性文字,对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0.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中期便已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其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我们从《荀子》一书中就可窥见一斑。而“仁政”思想,则又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之所在。如何分析、评价“仁政”思想的性质、地位,这不仅对于如何评价孟子其人,而且对于加深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性质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