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屈原故乡,《史记》本传阙如。云其为秭归人,首见于郦道元《水经注》引袁崧语:“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即《离骚》所谓女媭婵媛,以詈余也。”(王国维《水经注校》第106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显然是利用姊、秭同音,加以比附。秭,见西周中期“智鼎”铭文,是禾束的量词。姊,见《诗·邶风·泉水》,其义为女兄也。秭、姊之义完全歧异。  相似文献   
12.
<正> 骆承烈同志的《周公行三辨》(《东岳论丛》1983年第4期)一文,说周公行三,乍看似有道理,但仔细推敲,感到理由不足,结论值得商榷.骆承烈同志依据后于《史记》的《列女传》与《白虎通》的说法来推翻《史记》的周公行四说,就很难令人信服.这不仅是晚近的史料总不如古远的史料可靠,更重要的是司马迁提出周公旦行四说,是于古有据的.《孟子·公孙丑下》云:"周公,弟也;管叔,兄也."这项先秦史料值得重视.从哲学思想讲,太史公虽然"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是非颇谬于圣人"(班固语),但作为一个伟大的历  相似文献   
13.
<正> 古人论辞赋,往往把屈原、宋玉同誉并举.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即云:“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同书《时序》亦谓:“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后来,“诗圣”杜甫更言:“窃攀屈宋宜方驾”(《戏为六绝句》);“不必伊周地,皆登屈宋才”(《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等等.研讨屈赋的论著,多矣.现在,我们从性视角对宋玉代表作《高唐》、《神女》二赋作若干探索.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J.G.Frazer)的名著《金枝》(TheGoidenBough)之命名,源于一则怪诞的故事:据说,在古罗马内米湖畔的阿里奇亚的森林中,有一座供奉森林女神狄安娜的神庙。神庙祭司传统由一个逃亡奴隶担任。祭司号称“森林之王”,生活养尊处优。但他得持刀日夜守卫庙左的一棵技长叶茂的圣树。因为另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圣树的一段树枝,就有权利和祭司进行决斗。假如杀死祭司,此逃奴便可以继任新祭司和森林之王。如此周而复始,每一任祭司都过着显耀尊贵然而胆战心惊的生活。这则怪异的古老习俗持续多少代后才告消亡。《金枝》这本探研古巫术和宗教的学术专著的得名,即来自这则已经消逝的历史传说。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代,曾据有天下之半的楚,崇日之风已受到学人的注意,加以探研;但崇月之风似尚未引起研究者探讨的兴趣。有鉴于此,本文拟涉足这一待开恳的处女地,抛砖引玉,亟盼大方之家不吝赐正焉。  相似文献   
16.
彭咸考略     
屈赋里曾七次提到彭咸。以屈原代表作《离骚》而言,就讲了两回:一曰“愿依彭咸之遗则”;再曰“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假若弄不清彭成为何许人,势必难以探索屈原的思想面貌与屈赋的精义确诂,对《离骚》尤其如此。王逸《楚辞章句》云:“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王注似是臆测。先秦古籍除屈赋外,罕见彭咸的踪迹。屈原既然多次对彭咸倾注景仰之情,王逸可能即据屈原之生际遭遇,而逆推彭咸云云,从而写下了那条注释。不少学者怀疑王注有失,另创新说。其中有认为彭咸乃二人即巫彭、巫咸者。此说远胜王注。现据以立论,给予补直,并祈发明若干新义。《离骚》除两次提及彭咸外,还有巫咸、灵氛二灵巫。咸即巫咸;彭当为灵氛(此似尚无人提及)。《说文》:“彭,鼓声也。从(十豆),彡声。”徐铉注:“当从形,省乃得声,蒲庚切。”又,《说文》释“氛”字云:“祥气也,从气,分声。”徐铉注:“符分切。”据此  相似文献   
17.
太伯、仲雍奔吴这件史事,实在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这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的越的先人是“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一般无稽,顶多见之于民间传说或稗官野史,不足信据。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谓“纵或少康别有子季杼,自当封于中土,如封少子曲烈于鄫之比,奈何屏置蛮荒,令其文身断发乎?”这个疑问是有道理的。太伯、仲雍离开周族“老家”,远徙异土,确有其事。然并非揣摩父亲古公亶父(太王)的心意,打算立老三季历(因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而是另有原因。太伯兄弟之窜,是避祸,并非让贤。“让”国云云,实在太多沾染了后来儒家的理想色彩,如孔丘所言:“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就是这位老夫子为了宣传自己的一套政治理想,请  相似文献   
18.
屈、宋并称,自古而然。《文心雕龙·辨骚》即言:“屈宋逸步,莫之能迫。”同书《时序》则谓:“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刘勰对屈、宋的评价,大致从作品的艺术性着跟。后来,大诗人杜甫更称:“窃攀屈宋宜方驾”(《戏为六绝句》);“不必伊周地,皆登屈宋才”<《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等等。总之,对屈、宋是等量齐观的。 屈赋论著夥矣。现在,我们且从巫文化和性文化视角探研宋玉《高唐》、《神女》二赋。  相似文献   
19.
《左传》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遇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沈玉成《左传译文》译首句为“从前夏朝刚刚衰落的时候”,恐非。后羿代夏在夏朝初年启子太康时。太康虽然“淫放失国”(《左传》杜预注),但不等于有夏的统治“衰落”。太康子仲康继立,尚能因“羲、和湎淫,废时乱日”,派胤往征讨之,作《胤征》(见《书序》)。仲康子后相立,“元  相似文献   
20.
一当我们的先民通过艰苦的劳动脱离了动物界从而能够运用思维的时候,便惊奇地瞪大眼睛,注视着周围大千世界客观事物的千变万化,沉思默想。原始思维是天真的、浪漫的、直观的和离奇的。日出日落,月亮盈亏,寒暑节序,雷霆风雨,这一切的一切,先民都认为由神祇所主。“万物有灵说”从此产生。在神话王国,自然神祇是老前辈。于自然神祇的群体中,又以雷神为耆宿。中华民族常以炎黄华胄自诩,奉轩辕黄帝为祖。而黄帝,却是雷电之子。《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云: “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