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九歌·东君》所祀之神为日神,自王逸以下无异词。然而,在《九歌》所祀诸神祗中,东君名列第七,失之偏后,颇不合太阳神的尊贵身分。故学者多认为《九歌》诸神次序,今已错乱,非复先秦旧貌,谓“‘东君’(当)在‘云中君’前”(闻一多《楚辞校补》),即次于东皇太一之后,坐第二把交椅。若此,《九歌》祭典,首“上皇”(东皇太一),次太阳神(东皇),似乎各得其所。其实,并不尽然。  相似文献   
72.
<正>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语一出,千载以来或毁或誉,不啻天壤.据说,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读到此语,竟勃然怒斥孟轲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时将丁祭,遂命罢配享"①.《孟子》也被列为"禁书";后来才出了个"节本".删去原书的三分之一②.到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孟轲"重民"思想大受褒扬,诸如孙中山,陈天华等杰出资产阶级革命家都借用孟轲"民贵君  相似文献   
73.
潘金莲这个妖丽的女性,始见于《水浒传》;再经《金瓶梅》的张扬,芳名不胫而走。对她的品评,见解亦千差万别。她以淫乱著称,和打虎英雄武松之间,也存在微妙关系。 现在,我们拟由爱情心理学角度,对潘金莲和武松的形象,作出迥异于昔人的蠡测。 一 潘金莲的艺术形象贯串有明一代。始于元明之际的《水浒传》(由施耐庵最后写定),彻底完成于晚明万历朝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水浒》这部长篇巨著里,潘金莲故事只占了三回(24—26回);她是为了衬托武松的“天人”形象而出现的。《金瓶梅》由附庸《水浒》而蔚为大国,潘金莲亦从配角一跃成为与西门庆并驾齐驱的头号人物。《金瓶梅》的“金”便指此妪;由她领衔全书,即可知她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4.
对《九歌·东皇太一》之再探索——兼与何裕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读了何裕同志的《九歌〈东皇太乙〉新解》,对他的“新解”未敢苟同,特撰此小文以商兑之。何文的“新解”,就是把《九歌·东皇太一》所祭祀的尊神解释成为汤(太乙、大乙、天乙)。此并非“新”解,因为在何裕同志著文之前,早有人屡言之。例如,李光信的《〈九歌·东皇太一〉篇题初探》即是;郑文的《驳〈“九歌”作于汉代诸证〉》内也有类似说法。笔者均曾著文与之驳难。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几乎所有的《楚辞》版本,东皇太一罕有写作东皇太乙的。何文  相似文献   
75.
一闻一多先生曾指出,“研究《楚辞》,如果同古代的神仙思想联系起来,一定会有不少新的发现.”确如闻一多所揭示,《楚辞》与神仙思想、《离骚》与“仙真人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以屈原到垂暮之年自沉汨罗这件事来说,由于爱国忠君而殉其夙志,自然是诗人的主导思想;然而,其中很难说不包括受到神仙家学说思想影响的成分. 神仙观念的形成,大抵是先有神而后有仙,随着时间的流逝,“仙”的成分在“神仙观念”内渐占优势,甚至改变了原始神的面貌. 恩格斯曾指出:宗教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宗教是在最原始  相似文献   
76.
全诗调子清新明快,一咏三叹,喃喃祝祷,期望之情溢于眉宇。这是一首满怀希冀的颂词;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烈的追求与向往.仔细阅读咀嚼,体会即若是.读后,我们会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假如不了解螽斯为何物,倒还罢了。要是知悉螽斯原来是蝗虫,读者可能大吃一惊。蝗虫,太可怕了。这种危害农作物的群居害虫,飞起来铺天盖地;啮食庄稼,万顷良田毁于一旦.历史上蝗灾的纪录怵目惊心.抗日战争时,中原民谣云:“河南四荒,水、旱、蝗、汤(指国民党河南驻军汤恩伯部)!”当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蝗灾,席卷十国,赤地千里,亿万灾民成为饿殍。蝗群吃光了绿色植物,竟啮食活羊身上的毛。如此等等,使人不寒而栗!为什么《螽斯》作为祝祷辞,竟以蝗虫取譬呢?  相似文献   
77.
屈原与党人集团的歧异,在于对楚王(包括宠姬郑袖)持迥然不同的态度,这在《卜居》内表现得十分充分。例如,“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一组二问系谓对楚王的态度而言,则随之而来的“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一组二问便应为对郑袖的态度而言。“大人”乃郑袖也。王逸注“贵戚”云云,当为误解;五臣注“君之贵幸者”是对的(但语焉不详)。《史记·屈原列传》即把郑袖称作“〈楚〉怀王之宠姬”。以下文例之,那就是“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系对楚王言,“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系对郑袖言,谓靳尚之流是  相似文献   
78.
说“万舞”     
《楚辞·天问》有“干协时舞”之语,学者多未得确解。或以“舜格有苗”解之,①非是。《天问》此处,原无错简。自“该(亥)秉季德”至“后嗣而逢长”计六节、二十四句,都是说殷的先世王亥、王恒兄弟故事的。②我们在此,哲不细悦。且引证古笈,专释“干”的意义。 原来,干,即所谓“万舞”。《大戴记·夏小正》:“万也者,干戚舞也。”《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郑注:“干戈,万舞,象武也。”可见,干舞(万舞)是从战阵发展而成的。它的历史十分古老。《墨子·非乐上》引逸《书·武观》篇云:“启乃淫溢康乐,……万舞翼翼。”  相似文献   
79.
当我们的先民通过艰苦的劳动脱离了动物界从而能够运用思维的时候,便惊奇地瞪大眼睛,注视着周身大千世界客观事物的千变万化,沉思默想。原始思维是天真的、浪漫的、直观的和离奇的。日出日落,月亮盈亏,寒暑节序,雷霆风雨,这一切的一切,先民都认为由神祇所主。“万物有灵说”从此产生。在神话王国,自然神衹是老前辈。于自然神祇的群体中,又以雷神为耆宿。中华民族常  相似文献   
80.
今传本《楚辞》以东汉初王逸《楚辞章句》为最古老。此本内收有《招魂》(题宋玉作)和《大招》(题屈原或景差作)两篇。对这两篇题义的解释,有不少望文生训者。其中以(宋)孙志祖《读书脞录》的诂解最有代表性,至今犹有影响,实非。 孙志祖本之于张载《魏都赋·注》,谓太史公于《史记·屈原列传赞》所言的《招魂》,即《大招》;由于宋玉又有《招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