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1933年,围绕抗日问题,瞿秋白、鲁迅二人以杂文为武器与胡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战。本文通过分析这场交锋发生的历史背景,并在这一背景下认真梳理了双方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思路,认为这次交锋正确的一方在瞿秋白、鲁迅一边。尽管胡适在抗战期间也做了不少工作以尽国民之责任,但在1933年这件事上,他的愚蠢荒唐是不可原谅的。  相似文献   
22.
<正> 《故事新编》创作上的最大特色,是鲁迅对历史题材独特的处理方式,这是鲁迅独创的一个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历史、现实与幻想巧妙地交迭错综,形成了亦今亦古、古今合一的艺术画面和人物形象,使小说在对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描写中,既批判了现实的坏种,又挖了他们的祖坟。这种融古铸今的笔法,鲁迅风趣地称之为。油滑’。其实,这种“油滑”体现了鲁迅鲜明的艺术个性,是小说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风格的标志。茅盾对此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鲁迅先生以他特有的锐利的观察、战斗的热情和创作的艺术,非但‘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而且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这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和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鲁迅对历史题材的探索,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已开始。在《不周山》创作之前,鲁迅正在编译日本短篇小说集。在鲁迅译的十二篇小说中,就有四篇是历史题材:芥川龙之介的《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