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为重新认识丁玲的“不简单”与“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日记中的莎菲与记录莎菲日记的丁玲同构,传达出丁玲有关启蒙、革命与女性的复杂态度。莎菲身体上的离家行为呈现出女性心理与启蒙话语的相互碰撞;莎菲情感上的“自由恋爱”则指向“个性解放”等同于绝对“自我”的逻辑悖论。苇弟与凌吉士作为莎菲与丁玲人格的两面,更体现为时代的双重镜像。这些矛盾又复杂的时代特质展现出新文学主体自我的生存困境,反映着五四青年在启蒙话语中的困惑与失落,揭示出新文学西化现代性的最大症结,也为其后知识群体思想的革命转向提供了注脚。  相似文献   
62.
《原野》创作于1936年,它一经问世,接踵而来的便是学术理论界的无情指责和彻底否定。由于思维错觉所导致的审美判断力的失误,评论家们因无法从现实生活的经验(特别是对阶级斗争规律的熟练把握)中找出与这部作品神奇诡秘的氛围以及非规范化的形象体系相互对应的逻辑联构关系,所以都无一例外地宣称《原野》“是曹禺最失败的一部作品”。杨晦先生说:作者本来“由《雷雨》的神秘象征的氛围里,已经摆脱出来,写出《日出》那样现实  相似文献   
63.
中国话剧运动蹒跚走过了它百年的艰难历程,在经历了短暂的历史辉煌之后,目前它正面临着退出艺术表演舞台的巨大危机.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中国话剧的昨天与今天,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内学界高度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此,本文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学者的讨论.  相似文献   
64.
宋剑华 《学术研究》2004,(11):114-116
198 5年以后 ,我国的散文创作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异国游记、学术小品、文化散文与生活小品等 ,有较突出的发展。然而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近两年在北京、上海等文学研究较发达地区才开始重视和讨论。本刊今年第七期刊登陈剑晖先生《论“诗性散文”》后 ,引起学界关注和良好的回应 ,因此我们续编此笔谈 ,以拓展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65.
长期以来,无论是“五四”新文学的发难者,还是传统的学术理论界人士,几乎都把西方人文主义思潮视为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主要的精神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这一学科的论述研究。其实,“五四”新文学对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历史背景,并无多少深刻的了解。不懂西洋语言文字和缺乏西方文化常识,使得新文学作家完全是在一种懵懂无知的状态下,运用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去诠释“西方”,最终大都步入“误读”与“曲解”的逻辑怪圈当中。  相似文献   
66.
文化边缘透视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宋剑华作为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多元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宗教文化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课题,已愈来愈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与重视。譬如佛教对于许地山、废名等人,道教文化对于周作人、林语堂、沈从文等人,基督教文化...  相似文献   
67.
“妇怨”叙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往往以已婚女性的“情殇”悲剧为表现题材,去深刻揭示新女性在自由婚恋过程中的灵肉痛感.阅读作品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妇怨”叙事在不同性别的作家笔下,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悖的不同形态:男性作家一般都是从思想启蒙的社会角度,去同情被弃女性的不幸遭遇;而女性作家一般则是从个人情感的生命体验,去抨击男性人格的虚伪本质.因此,两种不同形态的“妇怨”叙事,恰恰反映出了不同性别的作家群体对于五四思想启蒙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68.
革命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旋律,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想为己任,以人民大众为服务对象,以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为创作方法,以革命英雄主义为美学特征,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形态。纵观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革命文学是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贴近现实、反映生活、表现信仰、追求理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9.
<伤逝>是鲁迅小说创作当中题材独特、寓意深刻的作品文本.作者通过主人公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对于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作了形象生动的深刻反省.<伤逝>具有明确的自我批判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它对以"恋爱自由"为中心话语的五四精神,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强烈质疑;并借助涓生灵魂忏悔的痛苦追忆,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与"绝望"、"寂寞"与"虚无"的真实心境.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