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空间隔离角度考察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居住空间隔离、职业空间隔离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一代农民工、中小城市的居住空间隔离效应要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城市,社区空间隔离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居住空间隔离对高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呈显著负向影响,职业空间隔离和社区空间隔离对不同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均呈显著影响。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应注重降低农民工与市民的居住空间、职业空间和社区空间隔离,通过空间融合促进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对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性别工资差异研究的演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工资差异的理论研究框架已经成型,但是对于分解出歧视中的非歧视因素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方法上并不完善,工资差异分解方法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本文指出了确定惟一的分解基准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户经济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1979年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本质上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随着传统计划体制坚冰的消融,在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后重新获得个人财产权和一定经营自主权的农户,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活跃在社会经济的舞台上,并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主体。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5.
利用AIDS模型对辽宁省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增加较多的禽肉和水产品消费,而农村居民更倾向消费较多的禽肉和蛋类;家庭规模增加使城镇居民倾向消费更多的牛羊肉,而农村居民倾向消费更多的禽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居民增加了牛羊肉、禽肉、蛋类、水产品的消费,减少猪肉的消费。  相似文献   
16.
以生物炭为核心的秸秆炭化利用不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秸秆利用的有效方式,而且也是农业固碳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以辽宁省稻农的调研数据为对象,建立多元Logit模型实证研究农户秸秆利用行为.结果表明:水稻种植面积、地块集中程度、养殖畜禽或种植经济作物对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辽宁省水稻主产区农户提高秸秆利用水平,应该加强生物炭技术研发,推广生物炭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大力扶持秸秆利用企业,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辽宁省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步法和处理效应模型,分析了社会保障对举家迁移农民工家庭城市生活消费的影响,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法进一步考察了社会保障在不同消费水平上对家庭消费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家庭生活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社会保障家庭的消费决策明显区别于无社会保障家庭,这主要表现为人均收入、人均耕地面积、户主年龄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家庭特征对有社会保障家庭和无社会保障家庭生活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方法,首次构造出过滤市场噪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标与股票收益、股本规模等因素的经验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可以获得一个更加清晰反映投资者情绪的状态变量;(2)情绪的变化量比情绪指标本身具有更强的市场收益预测能力;(3)大规模公司股票的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高于小规模公司股票,而投资者情绪对小规模公司股票的影响显著高于大规模公司的股票,并且情绪波动能够预测小规模股票的短期收益惯性和跨期收益反转的特征,证明情绪波动是影响资产定价的重要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很多城市出现自发形成的马路劳务市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但也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因此,研究农民工的就业选择机制,了解马路劳务市场的形成原因,对城市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沈阳市多个马路劳务市场的零工及其他职业农民工(长工)的调查,获得320份样本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性相对女性来说更有可能选择打零工;年龄越大,农民工打零工的概率就越高;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工打长工的概率正相关;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选择打零工的概率较高;兼业的农民工会更愿意在农闲时进城打零工;社会关系网成员的数量和职业声望都会对农民工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辽宁省回流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其就业选择的计量模型,以验证回流农民工就业是否存在"走廊效应"。研究发现:回流农民工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廊效应,回流前从事高技能工作者(包含销售和办事人员),回流后从事低技能工作的概率降低24.2%,而从事技能型工作的可能性增加26.1%。在城市务工中从事小摊贩或有固定店铺小业主职业者,回流后成为自雇者的概率增加34.3%;家中土地数、培训状况和回流地点对农民工体力劳动类就业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家中土地数、培训状况、回流地点和居住偏好对其技能型职业选择影响显著,居住偏好、培训状况、家中土地数和回流地点则对自雇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