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流动儿童在Bronfenbrenner所指的四个生态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中均处于不利处境,这种困境可能是导致其心理适应问题比较严重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流动儿童不仅未出现心理适应问题,而且还拥有某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不宜将流动儿童标签化和污名化.在促进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行动中,个体水平的干预固然重要,但环境的改变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系统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37项研究进行了批判性回顾。结果发现,目前的研究一致表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低,但关于其是否存在就业困难(就业率低)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此外,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从社会、学校和个体三个层面来讨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由于方法论存在局限,对就业属性的认识存在偏颇,研究视角过于狭窄等问题,现有的研究既没有将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与中国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关联起来,也没有提供关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的总体图景,更没有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找到合理的解释,这是该领域的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对中国社工离职倾向现状的总体描述,并检验“个体—职业/组织—家庭三因素模型”对于解释中国社工离职倾向原因的科学性,采用“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现状调查”的大样本全国调查数据(n=3111)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有19.6%的社工想离开社工行业,这表明中国社工离职(转行)倾向的现状不容乐观。分层回归分析发现,个体因素、职业/组织因素和家庭因素均可以独立地解释社工在离职倾向得分上的变异,这表明,“个体—职业/组织—家庭三因素模型”确实是一个解释中国社工离职倾向原因的合理框架。这一模型是对西方“个体—组织模型”的扩展,体现了在东方文化中家庭因素对社工离职倾向的重要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对社工机构如何降低社工的离职倾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学理念及其流程的详细阐述,并做了一定的分析,对此提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育才目标的启示,即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在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及培养高度的责任感等三个方面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5.
16.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追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稳定性,对一所公办初中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12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和学业成绩(学习适应)均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些研究结果暗示,对那些持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流动儿童要进行干预,特别要对流动儿童在英语科目上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群体性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回答行业内、外离职意愿社工是否为两个相似的群体以及是什么因素导致有些社工想要离开社工行业而另一些社工却只是想换一家机构两个问题,采用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现状调查的子样本开展研究(n=1 528)。结果表明,尽管行业外离职意愿社工在人力资源状况上并不显著优于行业内离职意愿社工,但行业外离职意愿社工比行业内离职意愿社工对当前职业和工作的态度或感受更消极,且家人对其从事社工职业的态度更消极,职业对家庭的影响也更消极。这一结果表明,行业内、外离职意愿社工并非两个相似(同质)的群体;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工是否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家人对社工从事该职业的态度,以及职业认同对社工的行业内、外离职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