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南朝鲜学术界为纪念朝鲜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金性洙(号仁村,1891—1955)诞辰一百周年,于1991年7月10日至16日在汉城举行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选择”学术讨论会,内容涉及南朝鲜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东亚日报》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现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22.
最近,据世界银行"对韩国际经济协议会"总会提出的韩国经济评价报告书称,我们的经济有三大不平衡:第一,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不平衡;第二,出口工业和内需工业的不平衡;第三,城乡之间和高、低收入阶层之间的不平衡.我们的农业据说已经实现了所谓粮食自给.然而今年仍进口350万石大米,一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消费生活因之受到极大的影响.尽管这样,弃农现象在继续,导致城市人口集中,农业劳动力妇女化和老年化,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村生活看来已经达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23.
哲学的概念我们的哲学的概念就是追求普遍真理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寻求特殊性,而是意味着认识制约性,它还包含着发挥刨造性。过去一味学习西方哲学,现在决心从自己的生活状况出发,为解决今天的问题,决心对逐渐被遗忘的传统文化、古典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作创造性的解释。哲学的任务取决于哲学家的历史的和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24.
六十年代以来,南朝鲜开始搞它的“现代化”,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一批既非工人、又非资产者的南朝鲜式的中产阶层日趋形成。他们有自己的阶级特征,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起着与其他阶级不同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声阶层究竟是否已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南朝鲜学者在六十年代中期的看法是有分歧的。1966年前后,一部  相似文献   
25.
现在,南朝鲜的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它自身制造出来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生产力发展的对外依附性日益严重,已经到了极限。一方面是要求民族统一的议论在加温,另一方面是高压政治的寒流席卷全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唯有回到正常的理性中,恢复冷静的判断力,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前进的方向。今天,南朝鲜社会  相似文献   
26.
统计在现代社会日益重要和有用,但同时,人们对它的真实性也越来越持怀疑态度。随着统计的作用日益增大,有人大声疾呼要警惕对统计的滥用。那么如何提高有时甚至被人称为“魔术”的统计的可信度?这是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最关心的一个研究课题。这不仅是提高统计学的水平和统计本身的准确性的关键问题,而且这在提高统计学作为基础科学的作用,即在提高其他学科的严谨性方面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序近来,中国提出了开放经济,加速了现代化的步伐。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30年代,也曾经有过“西化”和“现代化”的说法,这并不是相互矛盾的。用P.A.科恩的话说就是:“现代化应当被理解为对现代状态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种现代的状态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实际上并没有最后的现代状态,而只有在各种现代和传统中相适应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28.
据南朝鲜《韩国经济新闻》报道,1987年8月20—30日在南朝鲜汉城召开了第16届太平洋科学大会。约2500名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参加了本届大会,其中包括70多个国家的850多位外国学者。大会期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研讨肝炎及出血热病的两个会议;联合国环境课题组和教科文组织分别举办了关于保护太平洋地区生态系统和关于海洋及学校课程的工作会议;世界地质学会以东亚侏罗纪的地球史和西  相似文献   
29.
据统计,1987年共发表长、中、短篇小说504篇,发表一篇以上作品的作家计235人。有人把小说比作杂草,就是说,小说是在岩石缝和瘦土上仍能坚韧不拔地生长起来的生命。它既然是路边的小草,故也是无花的果实。就此而言,1987年的小说创作情况是不景气的。1987年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家意在积极接受走向自由化的变革运动,使小说创作进一步接近现实。剧变的现实中的各种阴暗面以及大大小小的事件早已超越了小说的想象力,它们有  相似文献   
30.
关于后现代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序言60年代以来,西欧文学理论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的新现象,就是越来越关注和思考有关“终结”和“开始”的问题。弗兰克·克莫德的《终结意识》(1966)和爱德华·赛德的《开始》固然是终结意识和开始意识的分水岭,然而不难发现,哈罗德·布卢姆的“担心理论”或雅克·德里达的解体理论事实上也是以这种思想为根据的。作家也不例外。罗伯特·库弗的短篇小说《开始》或约翰·巴思的两篇随笔《枯萎的文学》和《复苏的文学》,都充分地表现了这种意识的变化——作家对于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的认识。很明显,这种意识的根源就在于作家对一些现象感到不安,这就是他们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痛感自己无法赋予语言、现实、历史等领域的不确定性以任何有意义的结构和秩序。一方面,这种不安感主要来自作家对于教条的和僵化的权威,以及对于习惯的和占统治地位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