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东方大国,如何高效快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此来实质性地启动广大农村现代化的伟大战略进程,这是中国整个现代化宏图中的题中要义。我们赞赏英籍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的观点:发展中国家“压倒一切的问题是农业问题和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的问题”,从而达成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22.
世纪之交,在知识经济大潮扑面而至的历史瞬间,“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被凸显在国家发展蓝图的核心地位,因此,回眸和展望教育的昨天与未来,深层次地研究教育的丰富内涵,重新筛滤教育目的观和价值观,有利于高校开发中国最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先落实精神立国方略,切实推进中华民族跨世纪  相似文献   
23.
该文以基础教育课程创新为时代背景,反思了指令型课程范式及其弊端,阐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诸方面的一系列理念创新。这必然要求解放被指令型课程范式所束缚的教学创造力,尤其是要求全方位转变教师的职业角色,即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创新者、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新人格的塑造者、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而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24.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论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德育战略思想的视角、基本特征、目标取向、实施原则和方法、理论特色和贡献,强调“四有”新人说是塑造跨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明新形象的行动指南,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5.
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为宏观背景,论述了创新教育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价值观、教学观、思维现和人才观方面的一系列显著特征,尤其阐明为适应和开展创新教育,教师必须全面转换角色,即从观念系统、能力系统、方法系统等全力蜕旧更新,以高效率、深层次地开发中国最丰富的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6.
本文评述了2000年秋季启用的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主要是语文教育性质观、语文教育目标观、语文教育方法观、语文教育评估观和语文课程教材观五方面所体现的语文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认为新大纲是吸取最近几年语文教育理论界新观念、新思维的一个成果.  相似文献   
27.
走向个性化和语感型——新课标下的课堂阅读教学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语文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论述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重点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和语感型阅读教学。前者以“非指示性”教学为课例来评介,后者以角色诵读法、美读感染法和品读揣摩法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28.
潘涌 《学术论坛》2005,(4):175-178
在反思教学评论家缺失的基础上,呼唤旨在促进新课程健康成长的教学评论家之崛起。阐明教学评论家应是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者,应是个性化课程的催生者。最后简要说明教学评论家的实践形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9.
跨世纪教师素质结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我国教育由应试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宏观背景出发,分析了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论述了跨世纪教师素质结构的基本取向,尤其突出了作为教师素质结构核心的能力本位,强调跨世纪教师应当努力具备言语组合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新知汲取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情感智慧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从而将个体的能力优势转化为国家的教育优势,以高效开发我国最丰富、最珍贵的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0.
潘涌 《学术研究》2002,(8):142-145
该文以中国加入WTO为时代背景 ,反思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病 ,呼唤中国教育顺应全球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 ,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人格结构多方面作出与世界教育接轨的深刻转型 ,以培养创新人才来应对WTO之后的全球性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