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阐述党百年奋斗史的历史意义。《决议》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性,不是空洞的历史说教和繁杂的史料堆砌,而是立足今天改革发展成就和新的时代课题所做出的历史性反思。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强化思想认识,形成思想共识,提振民族士气,振奋精神力量的必要保证,同时也是以史为鉴,增强本领,提高能力,永葆活力的关键举措。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还要提炼出党领导革命和执政兴国的政治智慧,才能使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2.
论信仰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信仰的特性荆学民信仰并不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里自生自灭,而是在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机制的作用中生成变迁、发展运作的。当然,在这种过程中,信仰不仅仅只是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机制的机械附着物,而是与之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的。这就意味着,信仰是一种兼涉主...  相似文献   
23.
信仰决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我认为,美的特质在干,它是一种为人所创造并为入而存在的现象。美的真正蕴含和人的本质具有本体意义上的高度同一性。人正是在创造和发展自身本质力量的同时永恒地创造着美。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创造和发展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活动,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的。正是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途径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中,人类创造着美。如果认为创造美的活动即是一种艺术或具有艺术性质活动的话,那么,可以说,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及精神生活活动都具有艺术的性质。当然,…  相似文献   
24.
1.我在拙作《信仰论纲》中曾提出:信仰标示着主体精神意识状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一面,那么怀疑则标示着主体精神意识状态的间断性和发展性的一面。要保持主体信仰的合理状态,就得在这种连续性和稳定性与间断性和发展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为此本文试图探讨这种张力的结构。这种张力的结构可以简单地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25.
关于审美心理要素的研究,一直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一、审美心理要素的定性问题;二、审美心理要素到底有哪些?三、审美心理要素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作用?近几年来,价值哲学研究的崛起和拓深,使我们有可能较为令人信服地解决这些难题。 一、审美心理要素的定性 审美心理要素的定性要取决于审美关系的定性。如何看待审美关系的本质与特性,美学理论界还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审美认识论。人们按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理,把审美关系看作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反映)关系。认为既然人们的意识中有  相似文献   
26.
我申明审美关系只是一种价值关系,审美的主、客体关系并不是一种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很可能给人带来一种误会:似乎审美关系是一种先定或既定的关系,这就错了.因此,我更要申明,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前或之外,并不存在先定的任何抽象的关系,包括审美关系,而相反,  相似文献   
27.
信仰与人格     
(一)信仰着力于人类精神意识的凝聚整合,因而,信仰无疑熔铸着一种人格。其实,信仰作为一种知情意统一的文化心态本身就表征着一种人格。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一种主观性文化形态的信仰,虽然其本身的形成和发展是文化的产物,不能排除客观的社会因素对它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作用,但毕竟,信仰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信仰对人格的熔铸就表现着这种作用。形形色色的信仰会熔铸出形形色色的人格。但无论什么样的信仰熔铸出什么样的人格,信仰对人格的熔铸,都是以一种整一型的姿态和面貌出现的。  相似文献   
28.
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信仰及其文化内涵信仰虽然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但信仰本身却并不是精神冥想的产物。信仰说到底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它具有着丰厚的社会文化内涵。第一,信仰蕴含并展示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信仰是隶属于人类的精神世界的。人类精神世界的产...  相似文献   
29.
文化精神统摄:现代社会转型的祈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精神统摄:现代社会转型的祈盼荆学民自人类文明的历史脚步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迈向现代工业文明以来,“社会转型”便成为理论家们用来描述和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哲学用语。当中国自觉地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后,它便更成为中国理论界用来描述和解释市场经济确...  相似文献   
30.
论信仰价值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本然性地就是一种价值形态,而且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正因如此,信仰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颇为关注的问题。但是,关于信仰价值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尚没有很好地解决。笔者几年前曾就信仰价值的发生作过初步的探讨,现进一步就信仰价值的结构作尝试性的探析。一、信仰价值结构的张力场信仰价值结构是一种张力状态。所谓张力,是指构成一个完整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之间的,由于双方的对逆互拉所造成的离开“介质”之趋向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状态。所谓张力场,是指许多张力对子所营造的张力系统和氛围。理解张力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