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前不久从报纸上得知,两名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自杀,都年仅二十几岁。一名是电脑博士生,因在加拿大找工作困难而自杀;另一名是生化博士后,因工作受到指导教师指责而自杀。另据报道,这两名留加学生的自杀均源自经济和精神压力所致。对于重视学业的中国人来说,把书念到博士可谓成大才了。然而,在学业上成了大才的博士生却因难以承受工作、生活压力而寻了短见,如此结局则使人在叹息之余又不免有所深思。在我国,尽管教改的口号年年在喊,但中国的教育始终是一种应试教育。整个学龄期,学生们都为了考大学这一个目标而埋头学业,学校…  相似文献   
32.
纵观我国分权改革历程,权力下放所释放的制度内能量与分权所激发的社会活力逐步契合融通。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合理分权,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放权和分权理应成为互相呼应、彼此促进的过程。解决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的问题,取决于其路径的选择,应由系统内分权向系统外分权发展;分权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均衡;由行政分权制向法律分权制模式转变;由重放权轻监督向分权与监督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33.
中国人自杀现象的本土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所能搜集到的几套自杀调查的统计数据来分析中国人的自杀现象,其总体特征为:①农村地区的自杀率高于城市;②青年人的自杀率高于中老年人;③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④未婚者的自杀率高于已婚者;⑤自杀诱因,主要包括躯体和精神疾病、家庭矛盾和人际纠纷;⑥自杀方式,以服毒、自缢为主。由于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结构与人格结构,致使中国人自杀现象有别于西方。  相似文献   
34.
留学斐济     
在热门国家的留学“大门”难进的今天,有没有容易进的非热点国家的留学门道呢?有人将目光投向了素有南太平洋上“花园岛”之称的斐济。斐济的教育制度参照新西兰,实行初中免费义务教育。南太平洋大学和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斐济分校CENTRALOUEENSLAND UNIVERSITY (FIJI)是两所世界知名的斐济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35.
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其一味地怨天尤人,不如主动想些办法。因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总会有许多新兴的行业或发展机会涌现。比如,开个VCD婚庆、生日刻录店面,就是一个不错的想法。现介绍创业方案如下,不妨试试。  相似文献   
36.
一、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即国际经济关系的当事凡,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 自然人可以成为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由来巳久。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国际运输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参加者通常是个人。现在,仍然有个人直接参加国际经济关系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37.
38.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人类社会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但其指导理论自身充满了混乱和不确定性,与宪政的权利保障、法治、权力制约、民主、有限政府等基本原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张力.对这些矛盾冲突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与宪政的关联性,对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和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从教师个性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气质、性格、能力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影响,阐述了教师个性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