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9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345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新世纪的文化抉择,是以对20世纪的文明判断为理论前提的。为此,我们在对五四以来的文化反思与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应以世界文明为起点,以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以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为方法,以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学术探索、文化交流为旨归,来完成世纪抉择的学术、文化转型。东方新人文已是世界文明起点上的发展与整合,五四以来的东方文化派、玄学派及新儒学派,与高级现代化的科学、人文、自然之道融合起来,打通“后现代”,终结“新儒学”,进入“后儒时代”。邓小平理论则在改革、开放理论与“一国两制”中打开中西两种制度与文化更高一层的历史对话,它以开放人文构筑发展大道的文明抉择,也是东方走向西方,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圆合之道。  相似文献   
62.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后,国内学术界对其提出背景、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理论渊源和时代价值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既有研究在理论渊源、概念厘定、现状研析和实践路径等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因此,未来应重视和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基础概念和现实困境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和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期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3.
利用2001-2009年中国30个省分分国别(地区)的出口贸易数据,采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国及地区在我国的出口贸易空间格局,发现各国(地区)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本文构建了考虑空间滞后因子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文化差异和运输距离对我国各省分国别(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邻省出口对本省的空间溢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而邻省与本省在出口伙伴国选择上的“竞争效应”并不明显;文化差异在各国及地区在我国各省的出口贸易中所起的限制性作用表现突出;而陆运距离对各省分国别(地区)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要明显大于海运距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断扩大的迹象。  相似文献   
64.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从国家战略要求、产业发展态势、上海城市转型导向等维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破解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和困境,具体为:延续“三化一融合”和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发展方针,丰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以“四新”经济为引领,大力提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质量;加快释放开放和改革红利,加快构筑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合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环境;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推进,加快构筑功能性产业体系;强化要素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动性,全面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  相似文献   
65.
刘茂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副教授):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仅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的需要,而且是繁荣社会科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在如何对待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我认为,一是要充分认识只有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才能保证社会科学研究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方向,这是繁荣社会科学的前提;二是要充分认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同志,更要提倡认真读书,这样才有可能完整地、准确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不仅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需要,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只有  相似文献   
66.
67.
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政治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实现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合理利用,应树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观,建立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控制机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相似文献   
68.
“动”和“静”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世界的本原或本体是实有的。而实有的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从先秦到近代,哲学家们一直围绕着“动”与“静”这对范畴进行长期的探索。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动”与“静”这一对范畴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所谓“动”是指变动、  相似文献   
69.
近代中国区域城市研究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中国城市史通过对沿海、沿江有代表性的重要城市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为阐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但是,要进一步深化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还需扩大研究视野和研究范围,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而对区域甚至对全国有代表性的城市作比较研究,对城镇体系、城乡网络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考察,由点及面地弄清城市发展的历史、特点和规律。因此,区域城市史研究亟应提上日程,并有若干理论方法问题需要探讨:近代中国区域城市研究的对象、内容是什么?可以采取何种研究模式?有哪些值得研究的理论方法问题?我们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构想,向专家学者请教。  相似文献   
70.
马林涛 《东岳论丛》2002,23(2):59-62
唐代武侠作为一个特定的民间社会群体 ,可分为义侠、女侠、剑侠、道侠等 ,唐代武侠身上表现出浓厚的民间色彩、十足的江湖气息和武功高超、人格独立、行侠仗义、出世思想、文身习俗等特征 ,以及这一社会群体与恶少、商贾、文士等其他社会群体相互交织的关系 ,显示出作为古侠向近世型武侠转折点上的唐代武侠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