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如何从价值论导出环境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价值论在环境伦理学理论基础中的根本地位,探讨了价值范畴的本质,并进行了新的定义,提出了价值共同体的复合性概念以推导出人类对自然存在物的环境义务的观点,并从逻辑上分析了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超越自然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自诞生以来,几乎一直处于自然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冲突之中。由于自身的发展逻辑和外部条件的影响,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一种试图超越二者的片一面性、走向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新态势。本文拟对白然中心论、人类中心论以及“第三思潮”的基本观点做一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无庸讳言,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已经难于和反映论(指经典意义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以下同)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方式共存下去,而且也把它的缺陷全面地衍射出来,尽管围绕着这个理论的辩护和批评都在引证现代科学的认识论成果,但是人们对反映论危机的深刻性迄今还缺乏充分的认识.本文拟阐述反映论所遭遇的事实困境和作为其立论基础的理论原则的困境,以揭示这个理论所固有的内在的深刻危机. 以托马斯·库恩为代表的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会遇到反常现象,甚至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被人类清醒地认识到后,全球环境依然加速恶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各个主权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追求狭隘的国家利益,极为缺乏把全人类的共同环境利益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的生态道德。如果主权国家不能形成生态道德,克服国家形态上的伦理利己主义,国际环境正义也就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全球的环境保护事业将遭受严重阻碍。因此,每一个主权国家能否确立生态道德,就成为人类能否有效抑制全球环境加速恶化的重要伦理前提。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以“天人合一”为基调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在当代的价值应该如何评价,在学术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过度推崇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以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为标准来诠释者,更为居多。在现代知识的背景下,重新对中国生态伦理传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公允评价,有助于其在人类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儒家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佘正荣 《中州学刊》2001,(6):148-153
本文认为,儒家生态伦理观的思想根源是将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由此而产生从心性论和宇宙论的不同角度去建立天人合一的学说,并形成了仁民爱物的环境道德阶梯论。儒家的生态伦理观对于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但是必须以科学的理性精神进行批判阐释和转换其传统形式,才能在当代人类生态实践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综观现今诸多生态伦理观的基础范畴,其理论前提的基本预设,都存在着思维方式上以本质主义的普遍性取消复杂整体包含的差异性、论证材料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分割、逻辑推论上将“实然”与“应然”关系简单化的缺陷,这就难以从理论上合理地确证人类应该对谁承担生态义务以及承担何种生态义务。生命共同体范畴则不存在这些严重缺陷。作者通过分析生命共同体范畴相对于利奥波德提出的“生物共同体”范畴的优越之处,认为前者理应替代后者,并阐明了生命共同体这个基础范畴对于建立生态伦理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作为大自然的杰作、智慧的生物、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是多种属性、功能、关系和规律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对人这个复杂的系统,各门具体学科素来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去剖析某个特定的方面,而传统哲学却满足于以思辩的方式去推究人的本质,其结果是,人们或者得到被具体科学肢解了的人的零碎知识,或者只能获致抽象贫乏的人的概念。入学所承续的这两种对立的研究传统,严重地阻碍着该学科的进步,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今天,人的研究的微分化趋势和整合化要求的张力已经孕育着新的契机:它使把握整体的人的问题凸现为现时代人学的主题。本文尝试对其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一 寻求新的方法以把握整体的人,是现代人学研究中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前苏联的一些学者自70年代以来就倡导对人进行哲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教养:创建生态文明所必需的国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化教养,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有利的环境熏陶和浸染,使所有社会成员具备建设生态文明必需的生态文化素质。它包括生态知识教养、生态伦理教养、生态审美教养和生态行为教养。培育生态文化教养必须以中国生态文化传统为根基,同时吸收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来发展当代的生态文化,以服务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辩证地理解和坚持乌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根本原则,并在实践中发展它,从而能够有力地回击来自不同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攻击和歪曲,用以指导我们自觉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在今天仍然是关系到作为行动指南的科学历史观的声誉和前途的重大问题。本文本揣浅陋,尝试就以上问题做些探索。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激情的人们自觉创造但又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规定,内蕴着决定论的三层基本含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