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综合类   3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曾与内阁大学士张位交游.尤其是他晚年弃官后.在南昌与张位过从甚密.综观两人交游的情况,可以看出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既有儒家传统的经邦济世和爱国忧民的志向,并爱好文艺.热衷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佛、道思想和出世入仙的情结.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宋、明以来儒、佛、道三教思想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万斌生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是一部严肃而高雅的作品。它多角度地反映了北宋神宗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状况的全貌,又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以及统治集团内部革新势力和守旧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并以熙宁变法的成败得失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历史教训。同时,本书文史知识丰富,人物形象生动,情节铺排合理,即使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也符合生活和艺术的真实,读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3.
陈元光对漳州与闽南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在福建、台湾、粤东仍有广泛影响。但是在正史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本文限据分散在各种文献中的零星资料,力图勾画出他的生平,以纪念漳州建州十三世纪,纪念这位历史人物。陈元光,字廷炬,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祖父陈洪,字克阱。父陈政,字一民。陈洪隋末为义安郡(治所在今广东潮州)丞,后随唐太宗李世民出击西河(指黄河西段地区),率精兵五  相似文献   
24.
清初名画家八大山人,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十月,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代。因为朱权徙居在南昌,故南昌就成了他的籍贯。八大山人族名统(林金),号彭祖,又号中桂。据说他的耳朵特别大,父母取“耷子”二字作为他的乳名,他后来就以“耷”为自己的正式名字。  相似文献   
25.
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兼论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俞兆鹏朱熹的理学具有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反腐倡廉,是朱熹理学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发挥,也是朱熹理学为克服南宋中期社会危机所作出的急切反应,又是朱熹忠君爱国思想和廉洁奉公品德的集中体现。研究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  相似文献   
26.
<正> 郑国弼同志在《关于杨么的评价问题》一文中提出: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么是个勾结伪齐,“有亏民族大节的人”(载《文史哲》1984年第5期)。他在列举了11条史料之后,斩钉截铁地断言:“杨么通敌问题,事实确凿,铁证如山。”“杨么勾结汉奸,绝不是孤证。它既见于正式史籍,又见于当时不少私人著述;既见于地方政府的情报,又见于前线指挥官的报告;既见于两国使臣的谈话记录,又见于鼎澧居民的追述。证据相当充分,白纸黑字,无法否认。”且不说历来公私记载也常常存在错  相似文献   
27.
一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在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以后,继续在中国扩张其侵略势力,清政府则更驯顺地充当着它们的走狗。为此,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清政府的矛盾愈加尖锐。于是,在辛亥革命前十年之中,全国各地普遍爆发了人民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江西地区也进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加强了对江西的投资设厂、掠夺原料、控制市场和强占地产等侵略活动。如当时帝俄在九江设有茶厂,压价掠夺江西茶叶,致使九  相似文献   
28.
29.
有人以为北宋大臣陆佃是王安石新法的反对者,其实不是。陆佃肯定青苗法的立法宗旨,崇敬宋神宗和王安石,只是对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弊病提过意见。他参与编修《神宗实录》,能据实直书,不为当时政治形势所左右。他反对元祜、绍圣间统治集团内部无原则的党争,并能正确看待党争双方的是非,主张各派势力和衷共济,振兴国家。结果,陆佃的愿望未能实现,他本人也被眨逐而死。这是一场历史悲剧.可作后人戒鉴。  相似文献   
30.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1738-1801年),曾撰《文史通义》等书。他不仅独创文史校雠之学,大论作史的原理和体例,主张史学经世,强调“史德”、“史意”,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治学理论方面,也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在今天仍有它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本着占为今用和批判地吸收占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精神,将章学诚的治学思想归纳为八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