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近年来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提出了异议,致使许多人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而这个问题直接牵涉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问题,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一、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是全民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在国外,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非议由来已久,近年来,国内也有类似观点。我们认为,把国家简单地看作国家所有制经济的主体,把国家所有同人民所有对立起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52.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抉择,是以社会主义的人文发展为标的,在制度层面和决策高度上进行领域界分,然后以此为据对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功能进行科学定位,让不同领域的不同运行规则及其职能各归其位,各循其律,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对应于私人领域的经济发展,坚持"效率优先,自由选择"的原则;对应于公共领域的社会-政治发展,坚持"公民为本,公平优先"的原则;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环境可持续性,坚持"生态为本,兼顾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3.
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研究概述刘京希在90年代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引起了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剧烈变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向何处去?国家与社会的“边界”如何才算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的保证是什么?与此相应,作为国家代...  相似文献   
54.
制度文明建设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文明是存在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第三种文明形态.它包括社会基本制度的文明,也包含一定社会形态下具体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制的文明.其实质是法治文明,因而具有民主、制度权威、平等与公正、宽容与大度的内在规定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由人治文明向法治文明、由政治灌输文明向政治制度文明的转变.  相似文献   
55.
始终坚守人文性、古典性和高端性的办刊风格与既定传统,不为时风所动,不为编辑人员的代际更替所扰;坚持学术的独立性品格,超越功利性目标追寻,着意于长时段学术史价值;在保持期刊的独特风格和气度的前提下,探索、提炼和锻造公共学术话题;以自由讨论和百家争鸣的方式,回应现实社会政治需求和意识形态关切;以传统与现代交融会通的方式,不断创造学术的新未来,进而在长时段学术史上扮演更加积极、主动而自觉的角色,以期引领学术研究之潮流,应当是《文史哲》70年来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也是其一以贯之地奉行和坚守的办刊理念,更是其历七十载而常青的根本价值依循.  相似文献   
56.
在探寻人类文明进程的普遍规律、获取人类文明的普遍性价值的过程之中,如何既避免“理不离境”的经验主义错误,又规避超越时空的先验主义谬误,显然是迄今为止在学术界仍未得到明晰的认知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经验论一样,完全脱离经验基础的先验论,无疑偏于极端和绝对。将经验与先验相统一而形成的有机认识论或普遍主义认识论,或许是更为合理的认知门径。而对于这一门径的找寻,正是知识分子尤其人文知识分子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知识分子群体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社会职责和独有优势,在于它以必要的逻辑思维训练为前提,超越经验知识,通过知识占有和因此获得的思想力量,以先验与经验有机结合所获取的洞察力,批判性地洞悉、预判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前景作出必要的预警和展望;同时,在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之中,探求、发现与抽象出远高于具体经验知识的共同经验知识及文明成果,也即体现事物发展之真理性的普遍性理念,最终积淀而为超越时空的共通性文明成果,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