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文基于江西省调研数据,从农户基本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和心理感知特征三个方面考虑,利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转入户”和“非转入户”两种农户的政策满意度及其显著性影响因素.得到相关结论是: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度评价较高,但两种资源禀赋异质性农户的满意度几乎无差异;补贴力度不够,种粮农户的农业生产弱质性很明显;补贴政策的针对性效果不强;补贴政策实施略失公平,补贴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心理课程开设的时间并不久,对高校课程实施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很多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实施的组织结构不健全、课程实施者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等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改善和提高高校心理课程实施效果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提出了"平均地权"、"兴办实业"的民生主义思想和主张,但因其理想主义成分太重而止步于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传承与发展孙中山等的民生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协调,成功地化解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种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了民生思想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刘小红 《现代交际》2015,(1):232+231
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PRETCO-AB级阅读理解Task1和Task2的出题思路,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帮助应试者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正确率。同时指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是提高理解能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是提升学校品位、丰富学校内涵、争创学校品牌、增强学校实力的重要抓手。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应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师生享受教育教学的成果,得到发展、提升的实惠。以法规、道德、政策和舆论的力量,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文源  刘小红 《职业》2007,(15):11-12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是提升学校品位、丰富学校内涵、争创学校品牌、增强学校实力的重要抓手.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应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师生享受教育教学的成果,得到发展、提升的实惠.以法规、道德、政策和舆论的力量,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包含丰富的发展思想,人的发展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人、解放人、塑造人、激励人和服务人是邓小平人的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认真研究邓小平人的发展观,对于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我国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和非竞争性、风险性、业务范围的周期性、地域性、专门性等特征。现阶段,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存在法律制度缺位、法律地位模糊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亟待构建现代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法律制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苏州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大拐点、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着眼生态宜居,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苏州城市建设的“帕累托最优”,建设低碳苏州是其最佳选择。尽管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起步较早,但由于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较低、低碳消费氛围尚未形成、低碳技术水平较低,苏州在低碳城市建设道路上仍然任重道远。建设低碳苏州必须弘扬全社会低碳文化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走向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超越,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伦理理念,是中国实现文明发展的现实诉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丰硕理论成果,必将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