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2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论述。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从6个方面论证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62.
农民市民化与农民收入的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农民市民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有重要作用,论述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农民市民化与农民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63.
《中国社会的困惑》读后刘建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邵道生先生新著《中国社会的困惑》一书中给我们的远非理性的鞭斥,而引发人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以处变不惊的豪情抛弃空谈,投身治理社会的自省行动。正如《困惑》卷首展现的作者自白: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关于剧变...  相似文献   
64.
工科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专业兴趣的关系初探●李燕刘建明人的价值观是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它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基本属性。静态特性表现在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原则、信念等是相对稳定的;动态特性表现在各种因素对人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使价值观...  相似文献   
65.
一、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家长和学生都形成了固定的观念,特别注重“饭碗”的材质,花钱也好,托熟人也罢,一步到位,一定找一个铁饭碗,进国营单位。但在今天,“饭碗”的材质是否还这么重要呢?今年我们进行毕业生情况调查,不少工作后的毕业...  相似文献   
66.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从中央到地方,为推进事业发展提出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往往提出来后只是热闹了一阵子,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追根寻源,重要原因还是由于没有抓好落实。“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相似文献   
67.
为了真正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秩序,党和政府需要对舆论进行调控,使舆论导向朝着进步、正确的方向发展,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一、舆论调控的功能所谓舆论调控就是国家以各种形式,有目的地对舆论进行干预,使其能朝着有利于本阶级意志的方向发展,并使舆论发挥积极的作用。舆论调控是使舆论发挥正功能,防止负功能的条件。舆论的基本功能可概括为反映、监督、参与、调节、宣传等,这五大基本功能的发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是积极的正功  相似文献   
68.
《韩非子》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特别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竞相做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紫色布料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齐桓公对此甚感忧虑,管仲便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紫衣,且但凡看到官员中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喝斥道:“离远点,我讨厌紫色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中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69.
明代文化政策对西湖小说管制的失控当缘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思潮变化、士人审美趣味转向、小说自身发展规律、当政者的行为引导、政权运作体系坏损,等等。若就对朝廷的政权运作而言,西湖小说裹挟的这些违禁内容于朱明王朝的治化不利,若就西湖小说本身的发展而言,则有利于其丰富和多元,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0.
元代的公文制度并没有随着元朝政权退出中原立即消失,而是在元、明鼎革之后,进入了明代朝廷的施政机构.事实上,元朝遗留下来的这种公文制度并不尽如人意.明人认为,这种制度不仅极大降低了朝廷的办事效率,还会产生奸利害政的后果.为了革除这些弊端,朱元璋着手对公文制度进行改革,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重新建立公文书写规范.他要求公文书写要做到内容平实、语言浅显、格式统一、文风质朴、风格庄重.为了有效推行这套书写规范,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申明禁令、严惩违禁者、颁行范文、列公文写作入教学科目等.经过朝廷的强力推行,在永乐前后,公文一改元末遗风,步入了朱元璋制定的书写规范之中.政府公文作者是一个对政治变化反应极为敏感的文人群体,对于政治上的任何细微变化,他们都会以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反映到政府公文文风的走向上来.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文风兴起之后要绵延很长一段时间,即使促成起这种文风兴起的动因已经完全消失,洪武、正德年间政府公文写作能够就范于朱元璋制定的书写标准,当得力于洪武时期的严厉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