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中国古代文献与琉球权威史书均证明,钓鱼岛及其相关海上航线是中国最先发现、命名、占有并利用的。中国隋朝的相关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明朝初年,中国与琉球国建立册封与朝贡关系后,钓鱼岛就由中方巡航、利用和有效占有。《顺风相送》一书的记载很可能与郑和奉命赴东洋、下西洋的两洋航海有关,其最终成书时间并不影响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钓鱼岛的确凿事实。琉球国大学者程顺则于1798年撰著的《指南广义》也清楚、详细地就此作出记载。即便按照日本有关国际法先占原则的解释,最早有效占有钓鱼岛的也是中国,钓鱼岛从来不是所谓的"无主地"。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格局演变缘于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大国兴衰与发展模式转型密切相关。日本正经历的第四次发展模式转型对未来中美日关系乃至国际格局的发展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中日关系恶化容易,改善难。2010年9月钓鱼岛事件再度引发中日领土主权争议,并造成两国关系和民众感情恶化。同年末出台的日本防卫计划大纲,对中日关系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有可能以新的形式抬头。中日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化解,需要双方拿出诚意与智慧。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宗教文化角度看靖国神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领导人不顾亚洲邻国的反对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不仅是由于他们错误的历史观决定的,而且是由他们自欺欺人的所谓日本宗教文化特殊论所自我误导的。文章侧重从日本宗教文化的角度,对靖国神社问题及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精神构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日元汇率变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江永 《日本学刊》2003,(4):101-115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 ,美元出人意料地急剧大幅贬值 ,引起全球市场关注。通过国际政治与国际金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加以分析 ,可以看出传统汇率预测理论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侧重分析国际政治特别是国际油价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提出“油价牵动汇率”的学术假说 ,并尝试运用这一理论对今后一个时期日元汇率的变动趋势作一预测 ,旨在推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刘江永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今年7月至9月间,日本右翼团体接连登岛建立灯塔,日本政府对此不但未加制止,反而宣称钓鱼岛是日“固有领土”,中日间“不存在领土争议”,结果使中日两国领土争议...  相似文献   
17.
近一年多来 ,日本民间外交智囊机构“日本国际论坛”向小泉首相提交两份献策报告 :《构筑东亚安全合作体制》、《东亚经济共同体构想和日本的作用》。这两份报告虽非政府文件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关于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某些设想及其内在矛盾。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战略在安全方面仍将依仗美国 ,在经济方面则将以日本同东盟的关系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大时代进程中,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世界正处在两种制度并存与多种国家模式竞争的现时代。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可以确立一项“和平与发展战略”,作为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19.
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是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与"二战"后美国横加干预密切相关的岛屿及相关海域的主权争议问题;是涉及到民族感情、地缘政治、资源能源、台湾问题等容易影响中日关系全局的局部敏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敏感问题,促使中日关系健康发展,首先需了解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历史真相的来龙去脉、正确的国际法解释,并对容易引起误解的若干问题加以必要的说明与澄清。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日本的对华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传统地缘政治学说和权力均衡理论的影响。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的“再平衡”战略以及对南海、东海矛盾的介入,安倍内阁提出所谓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与美国修订防卫合作指针、修改国内相关法律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其对华政策及地缘战略服务的。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遇到来自美国和日本的质疑,其背后仍旧是西方传统的地缘战略因素在起作用。共建“一带一路”本身既是对传统的西方地缘政治学说的否定,也是“海陆和合论”这一地缘政治经济学新概念的具体实践。重塑建设性的中美日关系,或许需要从影响决策者利益认知的地缘政治学角度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