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51.
血缘认同在民族认同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共同世系的追溯,对同源共祖的认同,一直都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标志,而其典型表达方式就是关于始祖的神话传说。但是,古代民族意识中的血缘认同至少在两个方面根本不同于部族意识中的血缘认同。首先,在以血缘关系为唯一基础的氏族或部族意识中,血缘认同具有唯一的、决定性的意义;而在以地缘关系为主要基础的民族意识中,血缘认同较之于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则居于次要地位。其次,民族意识中的血缘认同大多是对真实血缘关系的观念反映,而民族意识中的血缘认同则主要是象征性的。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共同世系不过是各民族共生共存的历史关系与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相似文献   
52.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文明的价值产物,是否有其未曾注意的认知基础?怀疑论作为西方文明的认知结晶,是否有其难以料到的价值内涵?这两大似乎栖息于不同领域的"思维形态",是否具有某种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如果说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个人自由",那么,怀疑论的核心概念又是什么?"无知"与"知识"的关系是什么?怀疑论意义上的"无知"与对"无知"的否定性理解有什么不同?什么是"积极无知"与"消极无知"?怀疑论的"积极无知"在什么意义上支撑着自由主义的"个体性"概念?由伯林所揭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与本文所说的"积极无知"与"消极无知"有怎样的关系?"积极无知"与"消极自由"在什么意义上的联系,使得怀疑论成为了自由主义的逻辑平台?本文拟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3.
殷商宗教观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殷人的上帝崇拜与祖先崇拜不相冲突,融为一体。这是因为殷人的宗教观具有极为现实的、世俗的和实用的性质;而殷人宗教中的上帝也并非某种抽象的精神实体或理想人格,也不是全民性或人类性的至上神,而是一个与商族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的部族神。由于殷人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体化,所以宗教的礼仪系统本身就变成了社会的礼俗系统,发挥着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作用。可见,殷人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合一,开启了宗教世俗化、人文化的历史取向,最终导致了中国文化不可能衍生出纯粹的宗教。  相似文献   
54.
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当代思想论争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阿尔都塞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截然对立,而他所关注的理论重心,则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或更具体地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质言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特别是政治实践)的关系问题。1972年,他在  相似文献   
55.
(一)一八四三年开始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使马克思意识到有考察政治国家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必要。要考察市民社会,它的经济关系就是最首要、最根本的问题,这就使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迫在眉睫。在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启发下,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经济学研究。通过研究,马克思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认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及其必然的改造方式。经济学的批判分析,使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和历史观具有了科学理论性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阿尔都塞: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 I阿尔都塞: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I血亲情理还是理性主义--中西方德性与知识研究视角透视l海德格尔论美学之可能性试论抗战后期的新疆内向:基于《蒋介石日记》的再探讨试论1930年代商业银行对农村的投资活动--围绕农村合作社的探讨汉代的"商胡""贾胡""酒家胡"l试论中、美文化之缘·"新时期文学"与"后新时期文学"分期之我见怕我主体的归来与流放--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疯癫话语谱系与文化隐喻l战争夹缝中的现代性追求--以西南联合大学作家创作为中心)跨文体与文体开放--关于当代文学体裁的思考)海德格尔对东亚语言的初步探问)《史记》刘邦击秦史实辨正     
刘莘 《晋阳学刊》2011,(1):79-83
为维护科学理论的自主性,阿尔都塞依据其生产性的认识论,把理论活动视为实践,使其与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并列于实践结构的同一平面,从而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转换为理论实践与非理论实践的关系。对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理论主义阐释体现了阿尔都塞反经验主义、反人道主义的立场。即使在其作了重要修正的思想后期,他也没有完全放弃先前的观念。在这个特立独行的哲学家看来,在关系到某些政治上和理论上的战略要点时,那些激进提法是必须捍卫的,“理论实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57.
哲理剧《苍蝇》融入了萨特在战争中获得的新的体验,这就是把个人与社会、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从而促使他修正了战前“孤独的人”的自由观,转而关注个体与群体、思想与现实、文学与生活的联系,主张行动与介入,并强调自由与承担责任的不可分离。但存在主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大大限制了萨特的努力。《苍蝇》不仅显示了这一时期萨特思想的过渡性质,而且暴露了其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时办法》的相关条款的解析,可以认为,中国高校已经走出了"完全不享有自主办学权"的阶段而过渡到了"享有不完全自主办学权"的阶段。相比《高等教育法》,以"教育部令"的形式颁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对高校改革提出了更积极的要求,有助于高校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外部管理体制的理顺而逐步过渡到"享有完全办学自主权"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