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转型是社会各界关注的2个焦点。以1560-1660年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为例,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互影响的关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转型。提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启示:调整产业结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高等学校应该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适当控制招生规模,限制就业压力大的学科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2.
近代早期英国出现了频繁、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频繁的社会垂直流动既表现在非绅士阶层人士跻身绅士阶层、社会下层人士跻身中间阶层,在阶层的层级次序中实现了向上社会流动,也表现在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向下社会流动。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主要表现在社会垂直流动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之中、向上社会流动大于向下社会流动、大贵族的地位相对稳定。频繁、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影响着近代早期英国社会变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的发展与延伸.但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充要条件,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进而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客观评价,而且需要有创意、高新技术与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方式的支撑.正确认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屈原作为政治家和伟大诗人的形象已被世人公认,但这并不是屈原的全部.屈原生活在楚国浓厚的巫鬼文化传统和怀王政教合一、巫风炽盛的时代氛围中,要置身祀外是很难的.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九歌>、<招魂>证明他谙熟祀事,有神鬼观念和灵魂不灭的思想.而楚巫官观射父、左史倚相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宗教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与屈原殊为相似既可从事内政外交活动,也精于巫史之道.  相似文献   
15.
要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首要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及农业和农村发展不足。农村转型升级面临的基础设施、金融环境、人才支持等现实制约,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现实瓶颈。成都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志愿者项目(以下简称“一村一大”),在破解城乡人才“二元”分割、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生活活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农村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党政机关骨干力量和高素质人才,为切实助力成都市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其所处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诗经》时代")的风俗文化作了大量的描述,而其中的十五国风更是一部风俗文化的活化石。《诗经》时代的风俗文化是绚烂多姿的,有的虽然穿越历史长河被传承了下来,但更多的则被历史所尘封。笔者意在通过《国风》挖掘《诗经》时代有关风俗文化方面的断片残简,并尽量对其进行修复,力图从更深的层次去探寻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校制度是根据一定的理念,把各种关于学校教育的规则按照合理性和内在关联原则组成的动态平衡、协调发展的体系。从生态理论分析,该体系可从主体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切入,使建设中的六大制度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互利共生状态。现代学校职能的实现,必须有动态平衡、协调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的支持与保障。这既是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词学创作理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学术探索》2004,(12):95-98
古代词人词论家从丰富的创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了多种词学创作理念,即真字是词骨、自然为宗、贵比兴寄托、雅正为宗等。这些创作理念,提升了词体品格,指引着词学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被忽视的词学理论——清人的词品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兰州学刊》2006,(1):103-106
清人的词品理论,主要是郭麐、杨伯夔、姚燮三人的词品理论。他们的词品理论既受诗歌风格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也是对千年词史丰富多彩的词人风格和词派风格的形象把握和系统总结。他们的词品理论具有诗意表现、意境阐释、意象组合的特点,标志着古代词学风格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词学鉴赏论     
词须多读熟读 ,而且还须沉思渺虑、息心静气、涵泳玩索、仔细品位。词学鉴赏要“以意逆志” ,然而经常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词学鉴赏不仅表现为审美接受、情感共鸣 ,而且还是鉴赏者的审美创造活动。读者在鉴赏词的审美体验中 ,不仅深情投入 ,甚至进入忘我之境 ,与词人同忧同乐 ,性情受到陶冶 ,心灵受到洗礼 ,精神获得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