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一、史学工作者在社会历史意识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事实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客观的历史(history-as-event);二、写的历史(history-as-account)。客观的历史之所以对现实存在影响,是因为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过去历史的发展,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的结果。写的历史之所以对现实存在影响,是因为作为客  相似文献   
22.
陈寅恪先生曾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学术;白寿彝先生则率先倡导进行史学史之史的研究,这些先贤们所要表述的旨趣,正是在于要揭示后人评述学术的演进轨迹.而这一思路与旨趣,则恰与现代西方解释哲学,以及受解释哲学影响而兴起之接受美学存在某些暗合.  相似文献   
23.
与西方古典史学相比,中国古代史学家似乎更强调"史"的终极裁判权力。在中国传统史家的观念中,始终存在一"史权"的观念,认为"史"不仅代表着公正,代表着最高道义的裁决,而且体现着一种能够"贬天子,退诸侯","与天与君并",制衡君主威权的力量。这种史权的观念,一方面来自于"巫史合一"的早期史官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历史理性下对于"不朽"的理解和价值追求。这种对史的权威的强调,除了构成中国古代史家自律的责任意识外,也透露出在那个时代,"史权"与"君权"之间,即"道"与"势"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而一部中国传统史学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展现为一部专制政治与"史权"此长彼消的历史。  相似文献   
24.
向燕南 《学术研究》2005,1(4):56-62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与陷入低潮的革命运动形成反差的是,一场以探求、译介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重心的新社会科学运动陡然兴起。这场新兴的社会科学运动,一直持续到了1930年代中期,形成继新文化运动后又一场有影响的文化运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时期社会科学的发展,一些重要的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都获得了长足进步,构成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25.
史学与明初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燕南 《浙江学刊》2002,6(2):160-164
明初 ,尤其是洪武时期 ,史学与政治的联系十分密切。其时 ,统治者不仅以历史中获取制定政策、建立制度的灵感和理论依据 ,而且还有意识地利用史学为其具体的统治目的服务 ,利用史学进行政治教育。史学与政治密切联系 ,是明初史学发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