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2 毫秒
21.
正当春意盎然、樱花盛开的季节,我应日本九州大学冈田武彦、福田殖教授以及福冈、京都、名古屋、东京几位同行朋友的邀请,从三月二十七日到四月十日,对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学术访问。同行的还有钱明同志。 在短短的十五天中,我们参加了九州大学宋明思想讨论会,在九大中国研究中心、教养部、文学部作了学术讲演,受到了福冈前市长进藤一马先生和现任市长桑原敬一先生的亲切友好的接见,拜访和会见了日本从事中国学研究的著名专家如冈田武彦、荒木见悟、福田殖、  相似文献   
22.
王充,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他的效验论上。今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剖析王充的认识论思想,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理解。本文试就这个方面作一简单剖析。哲学上两种认识论——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之间长期斗争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关于认识的起源和检验认识的标准问题。早在我国“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孔墨显学”之争。当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并以所谓“正名”论(《论语·子路》)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代表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一派。而墨家的认识论,则以客观存在的世界为认识对象,以人们的感官为认识工具,从“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无”(《墨子·明鬼下》)和“非以其名、亦  相似文献   
23.
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吴光(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在辞旧迎新的乙亥年春节茶话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讲话中就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问题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八项看法和主张,犹如一声春雷,在海峡两...  相似文献   
24.
简论"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梳理了从朱熹到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有关"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东之学"的论述,着重讨论了"浙学"的内涵,并讨论了浙学的基本精神等问题.笔者认为,"浙学"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浙学"是指发端于北宋、形成于南宋永嘉、永康地区的浙东事功之学;中义的"浙学"是指渊源于东汉、形成于两宋、转型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广义的"浙学"即"大浙学",指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延续至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与人文精神传统."大浙学"是狭义、中义"浙学"的外延,但其主流仍然是南宋以来的浙东经史之学."浙学"的基本精神是 "求实、批判、兼容、创新",而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黄宗羲的"经世应务"、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则是浙学精神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25.
学术界对黄老哲学性质的评价,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一是认为黄老哲学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一是认为黄老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我们基本倾向后一种意见,但又不完全相同。现提出一孔之见,请教前辈专家及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26.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灵魂,即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的最高形式。但每一种具体的哲学形态,又同培育它的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息息相关。它既是民族传统精神(或云历史智慧)的积淀,又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所以,任何哲学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有继承传统精神的一面,又有反映时代特征的一面。儒家哲学也不例外。从继承传统的一面说,儒家哲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智  相似文献   
27.
一九八三年以来,浙江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受浙江古籍出版社委托,组织省内外学者二十余人开始编辑点校《黄宗羲全集》。全集由沈善洪同志担任主编,收集梨洲遗著(包括专著、诗文)三百余万字,分编为十二册。 黄宗羲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著述大师。  相似文献   
28.
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论纲吴光,张敏杰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以往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一方面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急剧转变,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和种种社会失范、越轨现象的大...  相似文献   
29.
首先应当说明,这里所谓“东方社会”,指的是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一些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那么,儒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究竟起着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30.
中国古代的士——知识分子——创造了儒学,而儒学也对中国知识分子(包括士大夫)基本性格的形成起了巨大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操守、道德修养、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学术风格等方面,可以说无不打上儒学的烙印。儒学对知识分子性格的塑造和影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面,乃在于对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和道德伦理的培养。木文主要从这两个基本方面展开论述,进而分析其利弊。谬误之处,敬祈读者教正。一、儒学重视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和政治性格的培养儒学对知识分子性格的塑造,首先表现在对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和政治性格的培养方面。这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