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4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的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家荣  廉永杰 《北方论丛》2007,1(6):111-114
由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向。为了能够从人本这条逻辑主线上了解这次转向及转向后的哲学形态与使命,有必要对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的人本特征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总结,借以提升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勾勒了主体5间性哲学思想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生成:前提、动因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性与合目的性是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前提,需要与利益是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动因,社会实践是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途径.价值生成是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生成,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3.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这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生命的根本宗旨具有内在一致性.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理论基础,"三生教育"依据生命伦理学理论,构建起具有特色的生命伦理观,这可以从生命道德、生命责任、生命价值、生命正义这四个原则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54.
主体间性哲学观的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主体间性哲学观强调以人为中心来审视人的存在方式;第二,主体间性哲学观关注人的社会属性与社会价值;第三,主体间性哲学观彰显人的道德与伦理;第四,主体间性哲学观重视人的发展。要领会和运用以人为本的主体间性思想,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引领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