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林刚  陈璇 《中国人口科学》2015,(2):104-114,128
文章以中国中部劳务输出大县(江西省修水县)为个案,从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3个维度就当前流动妇女遭受婚姻暴力的状况进行测量,并从个体家庭因素、社会资本、传统家庭文化和城市融入4个方面就影响该群体遭受婚姻暴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增加妇女遭受婚姻暴力的风险;学历越高,遭受重度身体暴力的可能性越大;健康的身体状况有助于抑制婚姻暴力的发生;资金借贷和重大决定支持网规模、亲属支持密度是影响婚姻暴力的社会资本变量;流动妇女对传统家庭文化认知越高、迁移愿望越强,其遭受婚暴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必须构建政府主导下的法制化、多元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保护机制,充分激活多元主体在预防和控制婚姻暴力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转型立即驶入了快车道,农业劳动力纷纷流向非农行业,与此同时,在学术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农业(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就目前已有的研究看来,尚有不少领域亟待拓展和深化,笔者认为,要使农业劳动力流动这一课题的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必须在研究层次和理论建树上下功夫.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新变量: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度、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度、农业劳动力的净剩余度,以及三者的计算公式,并且以笔者所调查的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剩余状况为素材,具体阐述了以上变量的计算方法及其深刻内涵.笔者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对残障人心理和谐程度的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心理和谐则可谓社会和谐的基石。因此,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和谐程度进行测评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残障人为例,在对其心理和谐程度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重点就残障人心理不和谐的深层原因进行社会学解读,最后就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促进残障人心理和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深圳、南昌、兰州三市问卷调查为基础,就当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水平、满意度和需求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残疾人社会权利整体上还处于浅度配置和轻度配置阶段,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整体偏低。因此,作者建议从社会权利重度配置和深度配置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经典生活质量理论为逻辑起点,采取客观社会环境与主观生活质量的整合分析范式,建构了由认知、情感、行为和态度等四维的生活质量因果解析模型,并以城市化后深圳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具体探究了地位结构、家庭资源、集体消费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以往生活质量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度。城市化后,集体消费对于个体生活质量影响日趋显著。加大集体消费的供给、确保城市化后失地农民的家庭生存资源,是当前城市政府提升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之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70年代初,精神病学研究者首先从科学的角度,社会学家、流行病学家、心理学家等都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对社会支持加以研究.本文在梳理社会支持的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社会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最后就国内学术界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原因时,学者们往往在二元经济论等宏观理论与推拉理论、期望收入理论等微观理论之间周旋.笔者认为,仅仅停留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极端上对农民的流动行为加以研究,可能会将该领域的研究引入一个死胡同.因此,在社会学的学术视野中,要想摆脱这种尴尬境地,必须从综合的研究视角出发,并结合西方相关经典理论,从而构建农业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中国化"理论模型.笔者基于对甘肃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流动状况的调查,建构了农业劳动力流动决策的理论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与否,是社会结构的扩张力(F)、城镇非农行业的拉力(F1)、社区不合理的机会结构所形成的推力(F2)、家庭的外在驱动力(F3)、行动者的内在驱动力(F4)以及阻力(F5)等六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若以上六种力量的合力大于零,流动行为就会发生;若以上六种力量的合力等于或小于零,流动行为就难以发生,农业劳动力就会滞留在社区内.  相似文献   
19.
弘扬人道主义,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是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地下"六合彩"瘟疫般地席卷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鉴于此,本文以乡风文明为基本蓝图,以G省P市的1000人问卷调查为基础,以结构分析和文化分析为解释逻辑,重点就地下"六合彩"的蔓延原因进行了理论上诠释,最后提出了一套整治地下"六合彩"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