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50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从可持续发展高度,聚焦转型期改革热点和难点,力足无可辩驳的长期积累的大量经验性材料和调查统计数据,见人之视而未见,发人之未取先发,结合国情民意透视积弱积贫现象,论证反贫困的紧迫性.基本思路是:将反贫困置于东西、城乡、贫富三大差距、公平效率、市场机制、分配不公、两极分化、非正义性、民工潮流等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中进行探讨,无论在微观扶贫方式还是宏观治贫治本战略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与蓝图,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自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其可操作性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3.
改革开放20年,河北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并重,与国内外处在同一起飞阶段的地区相比,环境工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既有的环评制度由于缺乏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后分析,难以控制经济发展中一系列非持续问题,必须将其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付诸行动,才能扭转事态的恶化,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走上了恢复和发展道路,并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国在此期间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往往偏重于以经济总量为主的观念。从“一五”到“五五”,五个五年计划都称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用的指标是“社会总产值”,也称“社会总产品”。它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发展的总成果,通常包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五个部门总产值的总和。当时为了更明确地表示这些部门的产值,还把它限制在“国民收入”这一概念里。所谓“国民收入”,是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生产资料(物质资料)以后剩下来的新创造的价值,也叫做净产值。这些计划指标都是反映物质生产的指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即使在物质生活方面,仅上述指标,也不能充分反映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文革”惨重地破坏了发展,使社会经济面临崩溃边缘。“文革”结束后,发展重回到国家和人民的议事日程上来。“六五”计划开始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提。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包括人口、劳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内容的社会发展计划。社会发展作为五年计划的独立组成部分,表明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5.
中国要摆脱贫困,迈向小康,必须去除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羁绊,面对实际经济问题,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乡镇企业发展策略、振兴区域方法、科技发展之路、社会救济保障方面,并站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高度探讨中国中、西、北部经济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提出东西同富,反贫困可持续发展之构想。  相似文献   
66.
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对于中国则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本文阐释了贫困经济学的由来,运用其理论描述、分析与评价了贫困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7.
从行政管理新理念看政府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重塑政府的全球化浪潮中,描述了行政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划时代变革,评价了新型行政管理理念。包括重新理解政府、行政责任从模糊到清晰、权力依赖和互动伙伴关系、重界政府权限及行使方式等。在充分肯定治理理论的合理与新颖之处的同时,对治理理论的困惑与迷茫进行了反思与质疑。  相似文献   
68.
3.国企债台高筑。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可用资产负债率指标,即企业总负债占资产的比例;也可用资本负债率指标,即企业总负债占总资本(或资产净值)的比例。由于企业资产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因此,资本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总负债)。企业总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投入,由企业法人自主支配,并用以承担风险和分配纯利的资金。企业总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组成的核心资本以及呆帐(坏帐)准备等组成的附属资本,在资产负债表中也称所有者权益。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适宜度,由企业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批判马尔萨斯错误模型入手,一分为二地分析了李嘉图、穆勒的资源相对稀缺和静态经济。回顾了从东方传统珍爱自然到西方和谐论。指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合理使用途径:资源的效率利用、再生与市场优化配置;借鉴科斯定理与庇古税的合理性;政府对环境管制的多样形式  相似文献   
70.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崎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可操作性对策是当务之急。对世纪,全球发生了三大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供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