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06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108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454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874篇
社会学   140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成都市高新区科学合理地定制了符合辖区实际的小额担保贷款精细化服务流程,建设以街道为首问责任的快捷贷款服务通道,让担保贷款服务真正送到迫切需要创业的群众手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群众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圆了有创业愿望、有创业能力群众的创业梦.  相似文献   
32.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吉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创新,"吉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通过在省内开展实地调研和赴兄弟省份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听取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又召开课题组内部座谈会,就吉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现状及问题进行进一步论证,提出了完善吉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3.
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主要做法 狠抓政策落实,发挥政策效应.一是积极为有见习需求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落实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政策.二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和返乡创业贷款服务,同时为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发放创业补贴.三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34.
李文明  和俊莉 《职业》2012,(32):137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比喻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校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有关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5.
丽江古城杨氏以开办私塾闻名于世,民间更是用孝廉方正代称杨氏家族。杨氏以优秀的国学思想、高尚的言行品德养人,以广博的学问和精湛的教学方法育人,言传身教为丽江古城的文明建设培养出了一代代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6.
37.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近1000家,词作35000多首。然由于清代词籍的复杂性,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诗文集及地方志等,为之补录4家词作74首,以备续编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38.
和凌 《人口与经济》2012,(Z1):165-167
抗辩权乃专指对抗他人请求权行使的权利,亦即拒绝相对人请求给付的拒绝给付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依一方的单独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之法律效果的权利。抗辩权和形成权同为权利的一种类型,而非为形成权的一  相似文献   
39.
两宋时期是缠足行为快速发展的阶段。缠足在两宋时期的快速发展,与两宋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宋词风靡等特有的文化因素密不可分。在这些特有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两宋时期的缠足呈现出足式纤直、缠裹自愿、停留在有闲阶级等诸多区别于后世缠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雍正初年,清世宗在钱塘江海塘修筑中提出了“一劳永逸”的目标,并且为实现治水目的,在意识形态层面将海塘工程纳人到了“天人感应”理念的范畴。但是,“天神赐佑”、“非人力所能”与“一劳永逸”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从而对塘工修筑产生了深刻影响。意识形态与水利工程的交融,因此成为雍正朝治水政治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