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19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1429篇
人才学   103篇
人口学   64篇
丛书文集   1266篇
理论方法论   469篇
综合类   3031篇
社会学   371篇
统计学   6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64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167篇
  1982年   132篇
  1981年   137篇
  1980年   148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22篇
  1959年   21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有6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黑山族和穆斯林族),此外,还居住着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当中,人数最多的是阿尔巴尼亚人,共有1,731,252人;其次是匈牙利人,人数为426,865人。在上述6个得到承认的主体民族中,有5个拥有自己的享有相当大主权的共和国,剩下的穆斯林族则通过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阿尔巴尼亚人和匈牙利人,集中分布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  相似文献   
992.
引起土耳其国内外巨大兴趣的第四届国际突厥学大会,于1982年9月20—25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有将近200名外国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来自西德、苏联、美国、匈牙利、英国、法国、荷兰、芬兰、挪威、东德、奥地利、比利时、波兰、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伊朗、伊拉克、塞浦路斯、突尼斯、埃及、以色列、中国、巴基斯坦、印度、朝鲜和尼日利亚等廿八个国家,土耳其的许多学者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了三百八十多篇关于突厥语言、文学、历史、艺术史以及  相似文献   
993.
“海中亥”是蒙古族少年儿童玩的一种用布制做的偶像。它在辽阔的草原流传了几百年。现就“海中亥”的由来、制做方法、游戏形式及其对传承民俗的意义等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94.
美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向世界上一百多位管理专家征询当代管理的经验之谈,并按管理专题汇编成书。此为其中一个专题:企业老总们一致认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层面在于人事管理与领导……  相似文献   
995.
虽然在语言问题上人们各持己见,但确有一些语言评论家,包括约翰·西蒙,埃德温·纽曼,威廉·萨菲尔和理查德·米切尔,认为英国语言正趋向消亡,因为他们的著作和文章在一般人的情感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遭到强烈之否定,有的则为强烈的肯定,然而,居于这之间的反应则很少见,他们正明显地触及深深存在于我们之中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对那些病态的语言仅仅予以反驳或盲目地加以接受.当我们退一步认真并且客观地去看一看那些告诉我们英国语言已步入死亡边缘的论著,或者考虑一下那些有关语言变化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发觉有趣的是其内在的矛盾性,并会直接卷入事实与信仰的冲突之中.最明显的是在那些大谈特谈英语会迅速消亡的人看来,  相似文献   
996.
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这个决策应当如何来理解?中国以往的三十多年来(即从1949年10月1日全国解放以后)从事了一个空前规模的建设工作。中国在1949年这场革命主要目的是要改变社会,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从而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作了相应的调整。虽然中国的学者与政治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无异议。但对如何具体划分阶段则意见很不一致。因为解放三十年来,每个阶段都有激烈的政治运动,有人就建议用这些政治运动来作为区分阶  相似文献   
997.
藏语名在蒙古牧民及猎人中间流行,无疑是西藏喇嘛教在蒙古大地传播的后果之一。西藏红(帽)教代表人物最先接受了对蒙古可汗的邀请,其中有人甚至升任国师,便不遗余力地在封建贵族中传扬宗教。后来黄(帽)教崛起,蒙古人虽不懂却用来念经的藏语紧接着传入了我国。  相似文献   
998.
1985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在莫斯科苏联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举行了欧洲民族学和民俗学国际协会理事会常务局和《欧洲民族学》杂志国际编委会成员联席工作会议。10月2~3日举行了《欧洲民族学》杂志国际编委会会议。该刊创刊于1967年,现任主编为著名民族学家B·斯托克伦(丹麦)。刊物既发表全欧范围的研究著作,也发表区域性的、但对各国学者具有理论价值的著作。参加编委会的有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包括匈牙利、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  相似文献   
999.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深入研究了战争胜负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他们的著作中,论证了关于经济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以及他们的觉悟和组织性在取得胜利中的地位,阐述了战争中精神因素作为深刻社会的、阶级的,因而也是政治的现象的特点。列宁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战争胜利的思想,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和其后我国的历史时期,得到了继续发展。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共纲领指出,伟大卫国战争是对新制度的严峻考验,它光荣地经受住了这个考验。苏联人民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苏维埃国家的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1000.
在现代蒙古文化中,有许多因素可以说明它与毗邻民族文化早已有所交往。在前后共约三四百年(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的时间中,属于突厥语族的畏兀儿人也充当过文化媒介角色。畏吾儿文化人和文学家哺育了十三世纪的蒙古文字和文学。畏兀儿文字作为一种得手的巩固与积累的工具,曾服务于蒙古语言——从成吉思汗义子失吉忽秃忽的断事文书到Д·纳楚克道尔吉的诗作,从失传的史籍《金册》到人民蒙古三十年代的新书。至今,蒙古语中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