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1.
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存在着负相关、正相关和不相关三种观点;利用斜率关联模型,以中国1996-2003年为样本区间,实证分析的结果是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实证结果,不仅与我国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及其经济增长的趋势实际完全吻合,而且说明我国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农民失地的路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三农"问题中,农民失地问题日显突出。农民失地的主要途径包括:利益集团非对称性的强占乱建失地,政府政策诱致的组织性失地,农业比较经济效益倾斜的自愿性失地。地权主体的失缺,失地补偿制度的不合理,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农民所处的信息劣势地位以及政府土地监管行为的不力,是造成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必须从明晰地权主体、创新补偿制度、约束寻租行为和提高农地收益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存在着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居民消费不足的双重问题.本研究通过选取个案,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求证了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消费的正相关关系,得出了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提高农民消费的结论.提出了应该提高西部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增加西部农村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城乡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1 415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WLS方法,分别从全国、东中西3个区域层面,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城镇化率、转移劳动力家庭年收入及农村人均土地经营面积等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全国、区域层面,选择性变量对城乡差距的作用有正有负,而农村人均经营土地面积变量的扩大均会使城乡差距缩小;东中西区域对比分析得出西部劳动力向省外转移较东中部会使城乡差距缩小。据此提出政策建议:继续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的多元转移;积极培育新型主体;通过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双向互动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城乡结合部政治、社会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迫切要求其进行政府治理转型,但此种转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政府治理转型的困境及表现,详细描述了城乡结合部政府治理转型的几个关键环节,最后就如何突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其规模的日益庞大及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民工消费已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对农民工消费行为二元性、代际差异及身份认同梳理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城乡制度安排、基础设施投资与家庭流动模式对农民工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后聚焦于农民工个人消费与家庭汇款的关系研究。对现有研究梳理之后发现,当下研究存在缺乏数据支撑、市场细分不足、比较研究欠缺和二元性分析不够深入等不足,最后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研究陕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旨在探索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路径。根据信息化指数模型对陕西省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同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该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作回归分析。分析表明,信息化水平对陕西经济发展有较大贡献率,信息化指数每提高1%,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相应提高0.124321%。同时提出促进陕西省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对策: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打造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中国农民工流动特征与新迁移理论相结合,系统分析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内在机理,从代际差异的角度实证检验两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延续与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强的留城意愿,但受结构性因素制约,两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职业阶层和职业流动相互作用,职业阶层越高,工作越趋于稳定,农民工越倾向于留城;职业流动次数反向作用于留城意愿。农民工越年轻,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越高,居住条件越好,留城意愿越强。农民工城市社会满意度、生活水平变化、工作认知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重要因素。建议建立以均等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国2 226份调查问卷数据和Pearson χ^2交叉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特征、市民化情感及能力、户口制度、就业情况、子女教育保障及收入预期等因素的独立作用显著;市民化情感具有中等到小的效应,其他因素具有小的效应;女性较男性市民身份认同度高,中西部转出者较东部转出者市民身份认同度高;婚姻状况影响显著;习惯城市生活影响力最强;市民化能力是关键因素,月消费水平影响显著;户口因素影响显著,城乡收入差距负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企业的进入以及他们推行的人才本地化策略,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一样,不得不直面人才危机。人才,特别是有限的高级管理人才,将历经一个重配置的过程。人才的“流”与“留”,对人才是一种选择,对政府则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