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语言学家认为,汉魏时期书面语中已现古白话的萌芽,经过隋唐的发展,至唐末五代首先在佛教领域出现了基本以白话叙事的变文作品,并为宋代白话书面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实,在世俗文体中,白话的发展同样值得注目。唐代古文运动以复古相号召,"三代以下书不读",语体的文言化超越魏晋。但在诗歌领域则完全不同,唐诗的口语化十分明显,宋词的语言正是唐诗口语化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促织》的创作,除受到广为人知的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和吕毖《明小史》中两则记载的影响外,与刊刻于明末的《帝京景物略》也颇有关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蒲松龄在其任塾师的淄川显宦华家得观《帝京景物略》,对该书记事状物的文学手法十分称赏,并选编了其中的部分篇章。将《促织》与《帝京景物略》中涉及蟋蟀的内容加以对照则发现,二者在捕捉地点、捕捉者、捕捉及畜养的工具与方法、蟋蟀品种、斗虫之法等诸多方面的记述有相合之处,而且有些原话也被照抄。毫无疑问,小说《促织》是参考《帝京景物略》的有关内容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不但以独特的风貌显示了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又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由文言向白话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在语言发展史上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随着《金瓶梅》研究的升温,对它的方言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对近一二十年的《金瓶梅》方言研究作一简单回顾,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张以理性代替热情,提高研究的科学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