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主要包括了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努力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等几个方面.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有助于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2.
美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制度变迁的过程,也是不断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民主化、市场化所带来的挑战的过程。通过考察美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进程,分析利弊得失,学习和借鉴其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经验,对于推进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与进步的基础;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旨归;人与自然之间协调是发展的根本;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关键;人与自我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基础。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思想,对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4.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培育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建设。人力资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核心和关键。从外在形态看,人力资本包含了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教育是人力资本的基本要素,道德是人力资本的基本维度,文化是人力资本的基本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人力资本建设,需要倡导终身学习,把握人力资本的根本;推进文化建设,增强人力资本的底蕴;加强道德建设,提升人力资本的品质。  相似文献   
45.
马克思主义文本、解释、应用三者之间是纵向发展横向互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是马克思主义文本和应用的中介,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是马克思主义解释和应用的出发点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是马克思主义文本和解释的结合点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按照三者之间关系,全面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6.
宋一 《天府新论》2008,(5):96-98,112
文化"软实力"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构成意义上,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发展意义上,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动力.表现在特征上,从空间角度看,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差异性;从时间角度看,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发展性.当前,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奠定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把握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题,抓住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效.  相似文献   
47.
内心和谐是生态和谐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内涵上看,内心和谐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前,增进人们的内心和谐,需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内心和谐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内心和谐的基本方向;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增强内心和谐的底蕴;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强化内心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48.
宋一 《创新》2008,2(3)
奥运会包含了强烈的生命伦理精神与社会伦理精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角度,对奥运会进行了新理解,是奥运会理念发展的新阶段,充分彰显了和谐的时代意义。从整体来看,北京奥运会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突出了人与自我的和谐。在当前,要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弘扬和谐精神,推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文化安全是社会安全的基础。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发展。当前,维护文化安全,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底蕴;把握全球化契机,加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0.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的四代领导人的青少年道德观,是针对具体历史条件,对青少年道德建设提出的一系列论述的集中体现。从整体看,他们把青少年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相渗透,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相统一,使得社会主义道德观具有了鲜明的方向性、协调性、时代性,体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性。从“全面发展”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演进过程,是我们党的四代领导人青少年道德观的创新过程。分析与学习四代领导集体的青少年道德观,对于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