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0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认为,社会进步应当理解为社会本质的进步,其标尺是文明的程度。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创造着比资本主义及以往一切社会的文明高得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社会。祉会主义进步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在曲折、不平衡的发展中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社会主义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进步论的立论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进步的力量源泉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加速器是科学技术发展、保障机制则是承认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2.
133.
城市化是乡村向城市转变的一种嬗变过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仰赖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用地膨胀导致大量农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丧失造成失地农民权利的缺失.农民土地权益是以承包经营权体现的一束权利,农民土地权益的实质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民族地区农民土地权益是对人权的根本保障,是破解"三农"问题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巩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4.
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整个国际争端解决法、国际争端解决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入世为中国司法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使司法审判标准与WTO规则接轨,加强世贸协议在我国审判中的适用,并按照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定完善我国民商审判机制和行政审判机制.  相似文献   
135.
论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形势下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都处于劣势 ,我们必须急起直追 ,以科学精神促使企业加速科技创新 ,尤其要以改革为动力 ,选择“融合战略”的发展模式 ,抓住加入WTO的机遇、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尽快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公民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形成侵权赔偿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土地使用权被侵害且造成了经济损失。侵害公民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有来自于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出租合同中的侵权行为,也有来自于不正当的行政干预行为,尤其是对“四荒”拍卖过程中的侵害土地使用权行为,必须依法认定侵害土地使用权的侵权责任构成,甄别侵权责任人或单位。构成侵害公民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依法赔偿,同时还应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它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管总的东西,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法治体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总目标,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总体布局,“十一个坚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特征。解决民生难题的补短板立法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前提,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立法积极性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抓手,规范和强化司法与行政执法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138.
公民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极为重要的一种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自由权和精神自由权。侵害公民自由权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错案侵害人身自由权是我国最典型、最常见的侵害公民自由权的行为。对于侵害公民自由权的行为应按照有关法律条规进行侵害赔偿,触犯刑法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9.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提升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质量,扎实有序做好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工作,需要重构乡村振兴中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优化社区自组织社会风险防范机制,构建新型乡村社区“三社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新型村庄治理共同体格局。乡村治理法治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效法“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地方性治理规范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给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增权赋能。构建乡村治理法治体系的主要路径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凸显基层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民主意识,强化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修复功能,重视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0.
民族工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工作根本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的总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民族平等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坚实基础:认清基本国情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依据,把握新定位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关键,维护民族平等是做好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