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国经济三型趋势论:发展重民富,改革重要素,开放重制度。民富型发展,要由以往主要关注国家流量财富的增长(GDP总量指标)和存量财富的积累(总资产市值指标),真正转换到注重“每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幸福”的民富模式上来,当前尤要补足“居民消费率”的短板,并促进实现“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要素型改革,要把握要素文明因应论、中性范畴论与产权要素三全论,按照改革、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三个逻辑,稳步推进七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制度型开放,要在“五个流开放”基础上,推进体制、规则和规制等方面的开放,在第三波开放倒逼改革中,解决突出的五个体制性问题。按上述三型来促进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是顺应当今世界潮流及其博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2.
中国转型期发展服务业中的五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转型期发展服务业的五组经济关系:一是经济结构转型,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二是经济体制转轨,正确处理深度市场化与深度拓展服务业的关系;三是行业结构升级,正确处理发展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系;四是空间结构变迁,正确处理城市服务业聚集与农村服务业覆盖之间的关系;五是内外结构协调,正确处理服务业对外开放与保障内部安全、扩大内源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三大理论支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三大理论支柱常修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生和发展,一场历史性的企业制度创新浪潮即将在中国大地兴起。这一自5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制度最深刻的历史性变迁提出了一系列有待研究的深层理论问题,关于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支撑点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4.
中国改革下一个30年,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种"五环式"的改革,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就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无论是与前一个30年相比,还是与1919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的前三个30年相比,都将是一场更深刻、更伟大的变革.第一,改革的实质在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应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个层面准确把握"人"的含义;抛弃"人本工具论",树立"人本实质论";由"不完全的、基础性人本"向"全面的、高端性人本"渐进式提升.第二,把握"双线均衡": 即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正之间的最佳均衡点.主要包括推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改革,缓解社会财富"三个倾斜"(向政府、垄断企业和非劳动者倾斜)问题;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解决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税收不合理产生的分配不公问题;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联手,运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机制,缓解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三,促进"三个解放互动":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以及促进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并使三者互动.第四,在"上"、"下"、"内"、"外"四个方面推进经济领域体制创新."上"创政府经济管理新体制;"下"创微观基础和市场体系的新格局;"内"创民生性和可持续发展体制;"外"创适应和应对全球化体制.第五,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五环改革"每个环的"中心";抓住"五环改革"之间的"交扣"性,使之一体化;增强"五环改革"的动力,注意防止"权贵"和"民粹"两种现象,特别是"权贵"问题.  相似文献   
35.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特征,是涉及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1982年初,我们曾写了《论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特征》一文(见1982年8月15日《光明日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以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探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基础,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结合体的观点。文章发表后,曾引起一些同志注意。但是,限于那篇文章的篇幅,我们未及展开论述,这里打算就我们提出的观点作进一步论述,并作为对一些同志的答复。  相似文献   
36.
一、如何估量天津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天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初开始,迄今已近八年,其间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突破。这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运行开始向市场方面倾斜,但倾斜度很小,间接管理虽然有所尝试,但总的来说,整个经济运行机制仍未根本摆脱名曰产品经济实则自然经济的框框,宏观经济管理仍然是以直接的集中管理为主。特别是实行“紧缩”政策后,集中化似有进一步加剧之势。  相似文献   
37.
中国经济三型趋势论:发展重民富,改革重要素,开放重制度。民富型发展,要由以往主要关注国家流量财富的增长(GDP总量指标)和存量财富的积累(总资产市值指标),真正转换到注重“每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幸福”的民富模式上来,当前尤要补足“居民消费率”的短板,并促进实现“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要素型改革,要把握要素文明因应论、中性范畴论与产权要素三全论,按照改革、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三个逻辑,稳步推进七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制度型开放,要在“五个流开放”基础上,推进体制、规则和规制等方面的开放,在第三波开放倒逼改革中,解决突出的五个体制性问题。按上述三型来促进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是顺应当今世界潮流及其博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