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14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75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332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61.
在当代大众文化崛起、艺术泛化和艺术非审美性等现象出现的文化语境中,雕塑材料开始以媒介符号和理念两种艺术形态主动介入到雕塑艺术活动中来,它不再是艺术家雕塑活动中的被选择对象。在功能上,材料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仅停留在实用性、可塑性和持久性等特性范畴,从而使“无限定性”成为当代雕塑材料发展的主流形态,当代雕塑艺术开始步入一个以材料为主的“泛雕塑”时代,任何特殊手段和工艺都可以用来参与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雕塑家选择材料的目的也变得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762.
我国经济伦理学萌芽于工作重心转移的改革开放之初,形成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时期,发展于党的十四大确立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至今仍处于第三阶段之中。就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来看,集中体现在对经济伦理的界定,经济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的探讨,经济伦理学研究问题或内容的阐释,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的论述等方面。展望新世纪我国经济伦理学的未来,其发展趋势表现在:首先经济伦理学将成为一门包含众多子学科的母学科;其次应用经济伦理学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再次中外经济伦理交流将揭开新的一页;最后面向未来的经济伦理学研究将日趋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763.
以大规模传染病为典型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现代性风险,给人类带来生命危机的同时,也引起社会文化的变化。在新冠病毒带来的这场现代性风险中,检疫隔离是防疫的重要手段,城市中原子化的现代性自主个体因区域封闭治理被限制在同一社区空间内,又因面临共同风险而产生心灵联系,催发出群体认同和精神共鸣,形成风险共同体。在风险共同体内部,出于风险意识的人际团结与撕裂并存,形成张力;在外部,风险共同体边界明晰且具有排他性。在风险应对的中国语境下,控制范围谨慎扩张的国家逻辑和防御边界不断收紧的个体逻辑产生矛盾之力,形塑了风险共同体这一人际关系新形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764.
765.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1921年至2005年“红船精神”实现了初步的提炼与传播,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进行宣传,对其内涵的理解也需要进一步发展。“红船精神”内涵的全面阐释,标志着“红船精神”提炼的基本完成,也促使其广泛传播成为现实。新时代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续弘扬“红船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66.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追求的爱国、兴国、强国之伟大事业,内在地要求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活的主题、特质、禀赋和发展前景。又由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因素,中国式现代化所富含和要求的爱国主义必然是胸怀天下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并要求胸怀天下的精神要义是对人类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有助于打破西方式现代化狭隘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同时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真正能够走向长远的高明、开明、光明的“人间正道”,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引领人类爱国主义发展方向并对世界伦理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767.
中华文明素以“继往圣,开来学”的精神著称于世,把“善继其志”“善述其事”视为继往开来的精神要义,并由此形成了“慎始慎终”的伦理意识,凝结成“不忘初心”或“永葆初心”的价值眷注和文明血脉,凸显了对中华文明之精神源头和大本大源的坚守和维护,对中华文明根本价值、核心价值的高度认同和发展传承。这种“慎始慎终”的伦理意识融合着“殷鉴”和“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有着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不断警醒和提撕,对“道”之大本大源的孜孜探求与念兹在兹,对文化根脉和精神命脉的培育重视和价值眷注,在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成员内心深处构筑起了“善始不易,善终更难”的修德意识和行稳致远的伦理品质,凝结成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民族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