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2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81篇
管理学   1507篇
劳动科学   88篇
民族学   368篇
人才学   290篇
人口学   185篇
丛书文集   3136篇
理论方法论   664篇
综合类   6788篇
社会学   1012篇
统计学   52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940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818篇
  2010年   727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747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558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93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3篇
  1964年   8篇
  1961年   6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51.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来之际,立足三十年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始起步的前提与背景,对三十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历程进行“回头看”,从中提炼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展望”,是承上启下开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52.
试论“中国生活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中国生活学”是黄现璠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已提出的构想,目前在中国史学界仍属首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在深入研究中国古代食衣住行生活后,受当时倡议“史界改革”的新思维意识的影响和“日本生活学”相关方面研究的启示,黄现先生对“中国生活学”的研究对象、定义、学科设置以及研究方法或手段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提出了框架构想。黄现璠先生学林耕耘、辛劳艰苦,拳拳之心令人景仰,切切之意发人深思。本刊刊发此文,既是为了让世人了解黄现璠先生的“中国生活学”研究历程与相关成果,又是为了引起学界对构建“中国生活学”的关注、探讨和研究。本刊将为“中国生活学”的研究者提供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53.
1989年11月10日至15日,全国党校第七届哲学年会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这次年会是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湖北省委党校、第二汽车制造厂党校等九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到会代表148人。会议集中讨论了干部哲学教育问题和主客体问题。  相似文献   
954.
程序价值是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探讨的问题之一。程序的意义体现在:程序的健全,程序的合理化、正当化是法治的基本要求。程序的正当与合理为理性选择提供了一种保证。程序实际上提供了某种认识模式.程序的合理化和正当化实际上是认识的方式和模式不断变革的过程。要想构建适合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程序价值。要想在中国不断的使程序这种社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和正当,就必须坚持总结世界文明史上有关程序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以之指导中国的程序实践。  相似文献   
955.
中国农村改革旨在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基层民主权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但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9亿农民饱受“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煎熬,致使乡村社会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全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的综合性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56.
在"辩即逻辑"的传统研究模式中,刘劭的"辩难"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在《人物志.材理》中,刘劭深入探讨了"辩难"的实质、目的,提出了"辩难"的五种方法,讨论了辩论者的素质问题,其中的许多论述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7.
张宝义 《城市》2008,(3):67-69
随着大规模城市化序幕的拉开,我国城市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环境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瓶颈。城市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离不开广大公众的有效参与,而环保的公众参与也是城市环境问题治理的必然出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958.
留住乡愁,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是乡村文化振兴应有之义。现代化浪潮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出现碎片化与同质化、“量”与“质”失衡等矛盾,作为文化空间中的真正使用者,村民的互动实践赋予村落文化差异性、乡土性“质”的内涵,对村落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意义重大。通过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理论及其三元辩证关系分析,结果发现:当地村民在文化空间的感知层面中将文化符号整理成地方性知识体系;在行为层面中通过对文化再生产的自主转场,跨时空对文化进行了重构;在表征层面中借助核心文化特质的知识权力对文化空间中的再生产实践进行规训。由此形成稳定的乡村文化再生产过程,重新赋予凋敝的乡村文化社会性意义,回应了乡村文化何以复振的议题。  相似文献   
959.
张养浩是元代有散曲别集存世的少数作家之一。今人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2月第1版。下文所引散曲皆本此)收其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曲二套。无论从散曲数量还是就其艺术成就而言,张养浩都堪称散曲大家。尤为值得重视的是,张养浩散曲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作者在散曲中表现的勤政爱民兼善天下的人道精神,全身远害寄傲林泉的避世思想,观照历史针砭现实的批判意识,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张养浩美善兼具的人格情操和拯物济世的高尚襟怀。本文将从思想主题的角度,对张养浩的散曲加以探讨。勤…  相似文献   
960.
追寻格里高尔生命的踪迹,我们看到,只有在失去“人形”之后,他才变成了“人”。因此,我们不妨把“人形”看成一种象征,一种平庸而无意义的日常生活方式的象征,一种虽生犹死、令人绝望的社会化生存状态的象征。失去“人形”,既是格里高尔潜意识中的一种企盼,又是他对社会对现实的一种抗争。通过格里高尔并不渴望恢复人形这一荒诞情境,卡夫卡揭示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不是偶然飞来的横祸,而是一种躲藏在日常生活之后的普遍现象;不是从外到内的突变,而是从内到外的一种蜕化过程;人的谋生手段和方式使人异化为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