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42.
中亚战略地位重要,能源储量丰富,作为中亚国家的近邻,中印都在积极实施各自的中亚战略。由于两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不完全一样,因此中印实施中亚战略的原因、内容及前景均有差异。鉴于中印之间的特殊地缘政治关系,对中印两国的中亚战略进行比较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3.
张诚 《中国民族博览》2017,(18):120-12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文化及经济特点具有多样性和民族区域性,民族民间舞蹈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但目前由于众多的外界环境的影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笔者就这一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况;二,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现状;三,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问题;四,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4.
转型改制中的女性就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中国女性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按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妇女参与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劳动就业也就成为妇女参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独立自主、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关键。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妇女的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充分保障女性劳动就业的合法权益,是当今社会给予女性就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但是,毋庸置疑,女性就业在我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惑,就更需要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各级政府最好能借助自身的力量给女性就业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之与当代中国的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45.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科研、教学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基础部门,同时也是面向读者服务的主要窗口.如何搞好阅览室的服务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庄子》“物化”说平议张诚“物化”的说法首见于《齐物论》篇尾:“昔者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不知同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个庄蝶互化的小故事,文字并不难通。但其美妙而...  相似文献   
47.
熊熊烈火烧毁了一堆又一堆假冒商品。 打假小分队捣毁了一处又一处制假黑窝。 执法部门惩处了一茬又一茬不法商贩。 然而,笔者在这里想说的不是对具体的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打假,而是对与统计有关的数字进行打假已刻不容缓了。 为何出此言语呢?君不会忘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种脱离客观实际的做法  相似文献   
4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宁波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政府公关策略,对提升宁波城市竞争软实力,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城市化空间是城市化在空间结构上的表征,城市化空间的分析是城市化研究的延续与细化,探询其轨迹可对未来城市化空间演变起到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0.
文学的边界就是文艺学的边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 2004 年以来文艺学界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这固然是由于现实生活的推动所致,但讨论所牵出的一系列问题———文艺学学科的建设问题、文艺审美的特性与本质问题、大众文化的评价问题,以及文学艺术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与社会责任问题,等等———都显示了当代文艺理论工作者贴近现实社会对文学艺术的本质规律的执着求索。本组笔谈三篇文章对这些问题以及这场讨论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值得关注这场讨论的人们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