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形式下进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加速了第一次大革命的步伐。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曾经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演达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国民党左派邓演达(1895—1931年)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由辛亥革命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由北洋军阀统治到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转变,由国内阶级矛盾为主到中日民族矛盾为主的转变。在这些历史转折过程中,邓演达虽然走过一段曲折道路,但总的说来,他和许多民主革命者一样,能顺应历史的潮流,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为国家的独立、平等、自由而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本文拟分三个时期论述他一生的主要历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众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寝室管理工作。学生寝室管理是学校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学生寝室管理是学校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高校学生寝室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何正确管理成为高校管理者一直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是通过对本校学生寝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从而真正的使学生寝室成为培养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战略生态位管理过程的内涵出发,总结了战略生态位管理过程的研究现状。战略生态位管理过程主要有以"技术的选择、实验的选择、实验的建立与执行、实验的扩大、保护政策的撤离"为代表的五步骤论和以"建立期望、建立社会网络、学习过程"为代表的三步骤论两大观点。文章从战略生态位管理的案例出发总结出了技术特征、网络管理、政策框架、文化心理和用户需求等5个影响战略生态位管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撑体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东省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撑体系滞后的问题,基于动态演化的视角,构建广东省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撑体系。从广东省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的现状出发,结合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产学研合作主体一模式、行为一机制、环境一体制的互动演化,形成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撑体系。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过程。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推进,依赖于产学研合作框架中主体、行为与环境三大要素作用的有效发挥。广东省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撑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推进产学研合作政策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全面化,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最终推进广东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中,曾因大革命失败后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有的同志就认为把他说成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似乎评价过高。因此,对邓演达的研究中,如何评价他对待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拟就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方面的问题作些考察。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董必武担任过中共汉口地委书记、中共湖北区委委员(负责国民运动)、中共湖北省委委员(负责国民运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委和常委、湖北省政府常委兼农工厅厅长、《楚光日报》和《汉口民国日报》经理、湖北省立中小学教师党义研究所所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成员、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成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等职务。他从事的革命工作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从事国共合作的工作,在这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在大革命时期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是个执政党,它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政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最后堕落为地主买办阶级的政党的演变过程,它的演变对大革命的胜利和失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对其演变的过程和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时体制主要指政治体制和军事体制.国民党战时体制对抗日战争影响极大.它的嬗变与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战略方针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局的走向密切相关.国民党战时体制的嬗变经历了建立、调整和扩大三个阶段.本文拟将其嬗变的过程和利弊作一初步探讨.一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称之为“第一期抗日作战”.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怒潮的推动以及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在这个阶段中,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是比较积极的.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动员抗战的谈话,表示了反对日本扩大侵略的强硬态度.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明了国民政府对日抗战的立场.8月16日,国民政府下达国家总动员令,建立战时体制.与此同时,国民党确定的对日战略方针是:“举全国力量从事持久的消耗战,争取最后胜利”.也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争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俟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具体口号是“以空间换时间.”为了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为了实现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方针,国民党迅速建立了战时体制.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失误甚多。其主要表现:在北移问题上,不听中央的劝告与命令,使部队丧失了北移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在作出北移决策之际,对敌情判断严重失误,选择了错误的转移路线;转移中,实际指挥与其行动企图自相矛盾,屡屡违犯用兵原则;战斗打响后,不能沉着果断地实施指挥,丧失了突出重围的有利战机,项英等人临阵动摇也给部队造成极坏影响。这些失误,使新四军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可能没有成为现实,也从多方面为我军提供了深刻教训。在建设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人民军队的今天,我们应珍视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