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侯外庐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涉及的问题包括封建社会确立的依据、中国封建社会的起讫时间、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的演变与解体以及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等。他指出,体系化的制度形式——法典是判断封建制度最终确立的主要依据,土地国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虽然前后期土地经营的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国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2.
"自由"观念是中西思想关注的主题。20世纪,关于中国传统思想是否有"自由"观念以及传统"自由"观念有何特点的讨论不绝如缕。通过反复辩论,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思想有关于"自由"的丰富论述,但传统思想中的"自由"主要是"道德自由",它对于自由与个人权利、政治制度以及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传统思想中关于自由必须建基于个体的内在自由,自由具有历史与文化属性,自由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的论断,在今天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先秦两汉时期的史学理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时期的史学理论及其特点方光华中国史学,源渊甚远。传说黄帝时期设立了史官。夏商两代,史官分左右史,左史纪言,右史纪事。商朝还有典与册的的历史典籍。西周时,史官分工更细,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侍史、御史、女史之称。这些史官有的掌管国家的典章,...  相似文献   
24.
明清之际,学术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一万方面,经过春秋战国到明本思想学术的长期发展,中国古典哲学经历了它的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鲁佛学、宋明理学等各阶段和思维形式,已经使原有命题的内涵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显示和辩论。中国古典哲学有可能对以往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末清初,已经衍生出比较成熟的封建经济型态,并配生了许多新的因素;政治的专制与商品经济日益繁生的矛盾为学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加之明清之际,民族危机也使知识分子由反思政治得失而推及学术精神,从而触…  相似文献   
25.
2007年4月初,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大学联合召开了题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阐释”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阐释”的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来自不同高校的学者们踊跃发言,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虽然,学者们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层面上各抒己见,甚至发生了思想交锋和碰撞,但是,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如何解读中国哲学、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等一系列当代中国重大文化问题上。有鉴于此,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章,意在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阐释问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以期能够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运动起到启发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佛学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由依傍黄老到独立开宗,影响社会精神生活各个方面,至唐宋已几乎家家信佛,户户谈禅。张载概述这种情况说:“自其说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乃其俗达之天下,至善恶、知愚、男女、臧获,人人著信。使英才间气,生则溺耳目恬习之事,长则师世儒宗尚之言,遂冥然被驱,因谓对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学而知,故未识圣人心,已谓不必求其迹,未见君子志,已谓不必事其文。”(《张载集·正蒙·乾称篇》,下引本书只注篇目)在张载看来,这种社会风习造成了“人伦不察”、  相似文献   
27.
戊戌变法突出了学术的主体意识,有利于突破传统经学的局限,开启了学术理论创新的大门。同时它又促进了西方学术的进一步传播,导致西方学术与中国学术的初步结合。它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学术的三个主要特点:一、学术主体意识是学术研究的灵魂;二、它以国民为价值本位;三、它重视西方学术理论和学术方法的吸收。今天在总结百年学术时,我们应对戊戌变法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28.
<中国思想学说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该书继承了侯外庐对中国哲学内涵的基本定位,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之外增加了心性论、境界论的内容,拓展了哲学史研究的内涵;从哲学与文化的互动揭示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新的判断;继承侯外庐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社会史、学术史研究视野,提出文化史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9.
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国立北平研究院等四校一院奉命西迁西安,复迁陕南汉中,形成战时我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大几乎全部北归不同,西北联大除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回原址复校外,在西北留下了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等国立五校。今天的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与西北联合大学均有源流和传承关系。西北联大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由"点"、"线"布局向"面"的布局演化的历史性转折,它将高等教育制度系统地传入西北,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它从知识、思想、文化等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为战后中国西北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蓄积了宝贵的人力资本;特别是它凝聚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凝聚了两大光荣传统: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我们希望通过回顾西北联大的历史,更加全面地了解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精神传统、传承和文化创新,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30.
张载弟子较早地对张载思想作出恰当的评论。程朱从理本立场对张载思想进行解读和定位,奠定后世学人对张载思想的基本认知。张载思想受到心学体系的关注,但明清时期对张载气学思想内涵的发掘和高扬,导致理学展现出复归张载思想的趋向。近代以来,学人们摆脱道统观念或理学窠臼,不断对张载思想做出体系化解释,张载思想的多方面内涵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