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包括原生生活基础、思维方式基础和价值观基础这三个方面。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不同,在原生生活方面表现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以农事为思考中心,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以城市生活为思考中心;在思维方式方面表现为: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以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为基本的思维模式,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以神人之分和征服自然为基本的思维模式;在价值观方面,以权力的合法性为中心,围绕着治人者与被治者之间的应有关系、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应有关系、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应有关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强调实践美德、民本思想和基于人伦的亲情,而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强调理智美德、神本思想和基于"逻各斯"的理性或意志。这些差别集中地体现在古代中西政治哲学对待民的基本态度之上,古代中国政治哲学对待民的态度是以如何"牧养"民为根本立足点,而古代西方政治哲学则是以如何"放牧"民为根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92.
生态人格的塑造和培育,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人格的系统塑造和教育之中,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未成年人生态人格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伦理价值观、生态美感、生态责任与良知以及合生态理性的行为习惯和生态道德实践精神等。未成年人生态人格的塑造,应当明确生态人格的塑造在生态德育系统中的目标定位、注重生态人格形成过程和环境的系统性教育、“平等对话”、“自我内化”、“主动参与”等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93.
文章分析了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理论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种缺点。建议:应该创造、使用一个新的第三人称中性代词“(人也)”(tā)字,来消除原有第三人称代词存在的弊端,并简要介绍了这个新字“(人也)”的特点;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字型结构简洁,笔画不多,字意明确,且保持了原有“tā”的读音,使人识记和运用起来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4.
最近,世界知识出版社推出了一部研究台湾地区内外政策的力作:《台湾地区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引人注目的是,这是一部由军队学者完成的研究台湾问题的专著。作者是在台湾问题研究界颇有知名度的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钮汉章。与众不同的是该书在  相似文献   
95.
文人画与禅     
唐朝中叶的社会状况为禅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自此 ,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开始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文人画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经历宋、元的快速发展 ,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一个画派。禅与文人画平行发展 ,相互影响 ,互相渗透 ,禅宗思想在文人画中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文人作画 ,乃在于笔墨韵味 ,借物抒发“灵性”或个人抱负。其创作旨在与表现 ,借以解脱自我。同时 ,特别注意水墨所带来的禅意 ,直至后来直接“以画喻禅” ,进而导致思禅、参禅。  相似文献   
96.
标准化工作是实施国家统一的技术政策、推动全社会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几十年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在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这为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时,标准化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推动标准化工作全面、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97.
殷有敢 《兰州学刊》2008,(9):192-197
当发展和教育发展进入到道德哲学的视野中,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和追问它们的道德价值问题。教育发展,不应游离教育的伦理价值特质的本义——向善性。教育发展的向善性应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教育发展的公共善;二是教育发展的个体善。教育发展的公共善是教育发展的社会共体伦理向度,体现在特定的教育发展制度所内蕴的价值之伦理性和伦理精神中。但任何制度的决策、运行以及其后果的评价都离不开个体的人,而且,教育发展的终极目的也理应取决并归结于个体的人的发展。由此,教育发展的伦理向度的根本,应存在于提升教育发展主体和对象(人)的向善能力一一教育发展的个体善之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途径根本上也要依赖于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8.
俞昌林  张孝敢 《社区》2001,(9):19-20
一种崭新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社区居委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应运而生。福建省福州市的亚峰、中山、屏西、河南等新型社区居委会正以矫健的步伐展示在世人面前。然而,笔者在采访中却喜忧参半,对试点过程中潜在的两种倾向感到担忧。一种是仅重视某些硬件建设,却忽视了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善于研究和总结社区划分和社区组织体系建立的经验;另一种认为  相似文献   
99.
金融服务贸易开放、银行业效率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应用2001—200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但与银行费用成本、利息收入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
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的研究内容却是两千年来的儒释道文化传统,故在其形式和要求与文化传统的角色和使命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甚至会有相互冲突.因此,中国哲学有现代学术与民族文化两种身份和多种角色,在研究中则存在着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怀两种取向.本文以此为理论框架,以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和现代讨论为实例,进一步讨论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问题:一方面梳理上一世纪关于天人合一之讨论;另一方面则以学术界甚少讨论的宋元明清以来直接提到“天人合一”一语的文献入手,说明学术研究和文化重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二者方向、方法、标准都有重要不同,并尝试就此提出初步的观察与思考,特别是对如何创造和建构现代天人合一理论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引起进一步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