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三家联合举办的"纪念陈乐素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2月9日至11日在暨南大学隆重召开。围绕陈乐素先生的生平、学术,与会专家共提交了11篇文章。陈先生哲嗣陈智超教授以《励耘学谱  相似文献   
12.
以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与复社相结合,两者在诗学上关系复杂;复社重经史、务有用、主雅正的主张对谭元春有潜在影响,谭元春主张深美、重实用之文;谭元春与复社均主张学古与真性情,复社提出君子的忠友孝悌之情,谭元春与之相近;谭元春等人的竟陵诗风对复社诗作的正反影响,表现为复社诸子的有意学习或避开;谭元春与江西复社人士的美学旨趣接近,其诗文中清远自得的风格与江西的文学传统与审美取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谭元春率领竟陵派加入复社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考察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治上的共同倾向,对东林党的同情与支持,对时事与民瘼的关心;二是两者都追求淳朴的人伦关系,重忠孝情义;三是两者都主张学古,推崇汉魏唐文学,认为诗文应是忠孝人真性情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复社的形成缘于晚明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为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天启、崇祯年间的政治局势与当时士人复杂多变的心态,经世思潮的兴起;面对日渐卑下的世风与士风,士人阶层的反应;文人结社的传统及八股取士对结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16.
气韵考论     
谢赫首标的"气韵生动"是古代文学艺术的标准之一,气韵成为美学的中心范畴.气韵强调韵味,气运强调运数,两者并不等同;"气韵生动"作为评价标准,其出现与意义的开拓,都离不开"传神论"的发展.气韵产生的途径有可学不可学之说,从历史进程来看,早期多持"气韵非师"的观点,后期逐渐落到实处,从具体的技巧方法着眼,包括笔、墨、烟云之景的生动.  相似文献   
17.
艾南英与复社之间长达十多年论争,主要围绕不同的文学观念来展开。从论辩的重点不同来看,论争可分为四场:一是艾与周钟讨论文章作法;二是艾与复社诸子争辩复古的途径与目的,主要是艾南英与陈子龙的交锋;三是艾与复社诸子围绕豫章(即江西)文章的独特性与地位的重要性展开论争;四是艾与张自烈之间以选本的形式相互指谬、论辩。论争的持久与激烈,多半由于艾南英的意气与坚持。双方关系错综复杂,相互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